返回第145章 03-51.红袖添香香摇心动(第1/2页)  历史挑战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原来,陈规昨日晚间刚刚得了朝报,说的是户部侍郎向子諲(y)见皇上的事情。向子諲乃是以荫补官,也就是靠着父辈的功劳当的官,跟当时的王子赵构(高宗)属“同一大院”的孩子,两人一见不由聊了很多当年在汴梁的旧事,特别是一些珍玩。

    这本来是非常普通的老朋友间的叙旧,偏偏这个时候,殿中负责记录皇上生平的起居郎,由中书舍人潘良贵代班。这位大名士颇有后世海瑞的劲头,他本与向子諲关系非常好,此时却不管不顾,直接怒斥:“向子諲以无益之言久老圣听”,也就是,你向子諲别勾搭我们的好皇帝说这些废话了。

    高宗和向子諲刚开始没理他,他就跑到跟前继续呵斥,高宗又惊又怒,要办潘良贵,而向子諲也是个脸皮薄的,事情一传出来,也要。右正言李谊上书言潘良贵轻慢之罪,而御史中丞常同则反对,说潘良贵这么做是因为性子耿直,不宜治罪。

    这下快把高宗给气疯了,贵为天子,收拾一个冒犯了自己的,小小中书舍人,居然还这么费劲。

    向子諲后,高宗一怒之下,把常同和潘良贵都贬了。其实这三人都算是抗金一派,这一番意外,着实把抗金一派的实力又削弱了不少。说实话,潘良贵有点鸡蛋挑骨头的意思,皇帝当到高宗这个份上,也够丢人的。

    “你看看,向子諲不过跟皇上说了几句旧事,牵扯了几件玩意,就引发了这么烦。你让张俊将军弄走的那个仙石照,以及韩世忠将军手中的光明盏,岂不是引发更烦?”

    李天俊看看,说道:“还好吧,总不至于把这两位大将军立刻撤掉。而且圣上的心意不是写得很明显了吗?向子諲爱惜名声,了,圣上就把潘良贵和常同大人都贬了,这相当于为向子諲报仇啊。”

    陈规啧啧道:“哎,要说这潘良贵大人心意是好的,不过他这么做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了。至于张俊将军和韩世忠将军,他们两人可能不会倒,但估计很多人得骂你了。好在你前期跟拍卖场脱离了,真追究起来,也没有实证。”

    李天俊点点头:“虱子多了不怕咬。”

    当下,李天俊跟陈规又言及顺昌,李天俊劝陈规趁着这次秋收,尽可能多收购些粮草备用,陈规也正有此意,两人就如何这些事情细细商谈了一番。李天俊这才到招商局露了个脸。

    又过了两天,宋仲基把找人赶制出的一小瓶绿矾油给李天俊送了来。李天俊收了,又让孔大车把曹成和田茗心叫到卖场。李天俊让曹成把从王家收来的第三类油脂蜡烛给融了,加入火碱,重新进行强烈的皂化反应,然后加入绿矾油,也就是硫酸,再进行提取,制成蜡烛。

    李天俊点着了刚刚制好的蜡烛,田茗心在旁边站了一会,立刻说道:“居然跟蜡虫制得的一样,没有异味了。这一下,虽然蜡烛总数好像减少了些,但是价格可翻十倍,乃是一本万利的法子。”

    按照正常的发展,大约七百年后人们才解决这个问题,法国化学家发现,用油脂做成的蜡烛,由于里面有甘油,燃烧时火焰带烟,气味难闻。若改用硬脂酸做成蜡烛,燃烧时不仅火焰明亮,而且几乎没有黑烟,不污染空气。在皂化后,加入酸就可以得到白色的硬脂酸。只不过,历史上他们用的是盐酸,而在缺乏工业基础的南宋,李天俊只好用了古人已经发现的硫酸。

    李天俊点头应道:“原本是一本万利的法子,只是材料太有限。绿矾油也就罢了,它还需要用到纯碱,而纯碱现在只能从海带海草灰中提取,产量无法有效提升。这样,宋主管你联系王家,我们可以把这项技术也转给他们,算作是对光明盏的歉意。”

    曹成道:“也没欠什么吧,不是马上又要做一盏吗?烛台不用做倒是省了点事,新灯罩都快制好了。”

    “曹大哥,人家肯痛痛快快配合我们,我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