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03-27.静海来使索要香皂(第1/2页)  历史挑战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天俊示意田茗心继续,她才婉婉说道:“拍卖场还有大宗交易,但都是卖家主动列出货物。其实各大商家都会有一些急需的物品,而卖家并不一定知道这些信息,何不让商家在拍卖场中发布求购信息?同样收购一船瓷器,价格越高者,越优先成交。我方仍旧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样不是又拓展了一个业务吗?”

    “嗯,我觉得田主管所说有理,我们可以在下次的大宗交易会上提出来。”

    李天俊想了想说道:“那就试一试。我们先来,二十文一斤干海带,求购两千斤。另外,你们查一下绿矾的实际价格,也给我收购三百斤来。棉绳也按时价收,先收三百捆。”

    “绿矾,这不是炼丹专用的吗?大人难道要改方士炼丹?”宋仲基打趣道。

    田茗心却道:“如此甚好,完全还可以再乱加几样,花点小钱,去免得别家知道我们要干嘛,趁机跟风炒作。”

    王二牛跑来报,说有客商来访。李天俊把人让到屋内,原来是昨日抢购香皂之人。细细一谈,此人竟是静海军节度使c安南都护c交趾郡王手下的使臣。

    静海军最初由唐朝设置,负责管理交州等十二州(今越南北部)。南北朝时,节度使吴权称王,自此独立。宋真宗年间,静海内乱,新王李公蕴夺权,并向宋称臣纳贡,被封交阯郡王,这种隶属关系一直延续到今日。

    前些日子老王去世,新王遣人到临安受封,来使也是个善于钻营的,在临安听到了贡品香皂之事,特派手下到顺昌府打探。一方诸侯出手自然不是这些普通商家能比拟的,所以立刻以高价收下了场中的所有香皂。

    “不知文大人能否再些香皂?大人知道,我们静海离此几千里,来一趟实在不容易,一次三块太少了些。”

    李天俊沉吟不语,那人见状立刻说道:“我可以加价,一块一百五十贯收取。我在此地谁也不认识,购置此物无非想讨上面个欢心。船就在东门渡口,只要收到货品,我立刻乘船就走。大人意下如何?”

    李天俊笑了笑:“这样吧,我再售给你五块。我没去过静海,不知道静海到此得多少时日?

    “陆路艰难,小半年也不一定能到。海路快一些,日夜不停能走三百余里,只是受海风影响很大,怎么也得三四个月吧。”

    “也就是说,大人现在出发,大约七月份能回到琼州?”

    “也有可能要到八月初。”

    “这样时间倒是正好!静海境内有一物,大人回去后能否帮忙送一船来?我定当高价收取。”

    “不知道文大人对何物感兴趣?”

    “棉丝编制而成的棉线。”

    “大人确认想要此物?此物在静海c琼州种植者颇多,特别是琼州的黎族之民喜爱种植此物,但大宋境内并无什么人用它。”

    “谁说没有,我不就想用吗?这东西在本地并不值钱,只是运过来很费功夫。我也不跟你算钱。到时,一船棉绳换两块香皂,如何?”

    当时棉花在宋廷很不受待见,真算起来,一船棉绳也不过二三十贯。只是产量很少,真想弄一船只怕还很麻烦。来使算了算,当下非常高兴。“文大人放心,我回去后一定竭力促成此事。另外,每年能否也确保我们一些香皂。”

    “节度使派人来一次,至少给现在这个数量。如果以后产量提升了,还可增加。不过若是此次香皂的消息流传了出去,那以后就免谈了。如何?”

    那人大喜,李天俊又说道:“还有件事,如果有人带着我的旗号去贵地收购海带海草或者进行些小生意,还望贵方能多给些便利。”

    也不知这人说话算不算数,他都一一应了。最后,来人提起了拍卖场中展示用的镜子,这个李天俊坚定地拒绝了。只说此物需要等五月后才拍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