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一指道人(第1/2页)  逆天成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浮龙山所辖范围并非只一座山,而是包括浮龙山在内的数十座大小山峰,此数十座山峰之排列,若然于空俯视,则是一条蜿蜒长龙的模样。而作为首山的浮龙山,则是当之无愧成为了这条长龙的龙首。

    这种地理山水排序,于道家秘典所言,乃为浮龙昂首格局,契合天地大道,是聚集天地元气的自然佳境,可牵引天地气,借以培养此地人才,使者达官,武者达圣。

    估计圣武真君当时,正是看了这极为汇聚天地元气的风水,才在此处建立宗门,留下道统,取名的时候,亦是为了配得上这种绝佳风水的名字,才将首山命名为浮龙山,并留下浮龙临巅四字。

    只可惜已是几千年过去,这片昔日充盈着天地元气的群山,元气渐渐变得稀薄,而借助“浮龙昂首”聚集的风水气,也已经所耗无几,曾经的云天大陆第一道统,亦是没落的无人问津,只有一些颇有历史的宗门的史书典籍上,才会遗留只言片语,提到几句关于浮龙山的往日的辉煌。

    尽管近几十年来,浮龙山也出现过几名惊才绝艳的上流之辈,但仍旧很少有人知道,其具体出身乃是浮龙山,例如几十年前便大名传颂的一指道人,便是浮龙山的掌门,公孙千维。

    浮龙山老掌门公孙千维,现年已经百岁有余,因修习的为浮龙山最为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生兮决,所以现今仍是一副鹤发童颜的样子。

    老掌门公孙千维大器晚成,上山几十年,一直默默无闻,平日安心修行,不曾展露峥嵘,直到古稀之年才大道有成,突破天圣境,一鸣惊人,随后便继承了掌门之位,而到了八十岁权杖之年时,才开门下山收徒。

    老掌门一指道人的名头,不是空穴来风。

    浮龙山有一个规矩,每一任继承掌门之位的人,在成为掌门之后,都必须下山收一个悟性秉性绝佳的徒弟,并非是作为接班人培养,只是一个简单的习俗而已,代表着掌门身先士卒,下山传播道统。

    而在公孙千维下山收徒过程,正巧遇到夕国南方连月暴雨,百姓流离失所,齐齐举家拖口前去北方避洪。

    公孙千维当时行于难民潮,正巧走至临近天堑之处,忽见前方一仞万丈高崖,因多日暴雨冲刷,不堪重负,开始丈丈崩塌。

    数万难民见状,顿时恐慌至极,前方开始往后倒退,而后面也皆是难民,进退维谷,场面混乱至极。

    就在那些崩落的岩石将要滚落至难民潮,造成不知多少伤亡时,人潮的公孙千维飞身而出,于半空凌虚几步便来到了高崖下方,然后其身后的数万难民便见到,一名身躯魁梧,衣着朴素道袍的高大鹤发道士,道袍鼓荡,挡在无数崩落的岩石前面,然后倏然伸出一指,和着天上乌云的雷电声,爆喝一声,一指点出

    咔嚓~~

    一道闪电亮过,数万人齐齐觉得眼一花,待得视线恢复时,只见前方大路平坦,崩石消失,天堑不见,同时消失的,还有那名不知名姓的,体态魁梧的老道士,从此,江湖上,便多了一个名为一指道人的,为人津津称道的老道士。

    但浮龙山一直讲究低调,即使勉强算是能人辈出,山门还是得不到宣传,越来越声名不显。

    浮龙山仅首峰主山,其上建筑就有几百近千座,就算山上弟子仅剩不足千人,连现今大道门之首的青云山的一个零头都比不上,山上还是不论碧瓦飞甍,亭台楼榭,亦或专收道门秘典的楼阁,没有一样次于位列夕国九大势力的座道门,毕竟几千年来的积淀,不容小觑。

    而浮龙山山门的近千弟子,大多也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或被生身父母抛弃,或流落大道街头,被山上道士下山时遇到,心生怜悯带回收养,公孙天象便是如此来到浮龙山的,而且他当时年幼,不知自己名姓,老道士公孙千维便让他随了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