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九章 藩属之事(上)(第1/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安童去世、以及北元最终立铁穆耳为太子的消息,是在景炎十八年、也就是至元三十年的春季,被军情司传回到广州的。

    礼部的陈宜中在小朝会上对此的评价是:“元主恐已时日无多,故于此时定储。但其不立子、而立孙,国中将来难免不会有事。”

    他的话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自军情司设立之后,行朝的众人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对北元朝廷的人和事几乎一无所知。

    忽必烈年岁已高,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

    当初真金去世后,忽必烈一直没立太子,这原本就让朝廷的大佬们不解。因为在他们看来,储君之位不定,国本就不固。

    现在忽必烈突然立储,对于这帮朝政的老手来说,立刻就得出了忽必烈已自知时间不多、不得不为之的结论。

    他们自然还能从铁穆耳是真金的儿子这件事中,不难推测出忽必烈对他宠爱的真正原因。

    实际上,当初真金的去世,已经让他们中的某些人,幸灾乐祸地联想到汉武帝曾经的太子刘据。

    在这帮家伙的眼中,立储不立子、却立孙,难保朝廷在将来就没有风险。

    *********

    历史上忽必烈的这个做法,其实有很大可能影响了后世的朱元璋,所以朱元璋也传位给孙子建文帝朱允炆。

    不过在这件事上,显然朱元璋身前没有处理好,结果导致了后来燕王朱棣的夺位。

    *********

    陈宜中说话的时候,曾瞟了某人一眼。而其他人同样在点评了几句后,立刻就心照不宣地打住。

    不同于北元,如今的大宋是:“圣上正春秋鼎盛。”皇子又年幼,此时大谈立储一事绝对不明智。

    朝廷的大佬们均明白,这种事情,借机试探一下是可以的,假如纠缠过多,很有可能会引起“圣心不渝”。

    但他们显然多虑了。

    某人听了他们的评论后,也就点了点头,随即言道:“各位爱卿明鉴。北元颓势已现,大宋中兴可期,我们收复故土的日子怕是真的已经不远了。还望诸爱卿为此继续努力。”

    在场的朝廷大佬们当即颔首,眼神中更有着一种期待。

    陆秀夫则直接表态:“请陛下放心,臣等定将为此齐心协力。”

    如果大宋真的在以后能收复故土,不仅是陆秀夫,就是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资格成为历史上的“中兴名臣”。甚至他们的画像,日后还会被放在所谓的云台之上,让后世的人们来瞻仰。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荣誉。

    只有陈宜中的眼神很淡,因为原本他应该是“中兴名臣”之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竟然腆居末席。

    东真的没有对于军情司传回的消息想太多,他其实非常明白,无论是安童的去世、还是忽必烈的突然立储,都是历史的一种惯性,不管自己是否存在都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他更清楚的另一点是:在这场争霸天下的游戏中,拖到了此时的自己,已经差不多将胜局收入了囊中。这是由于,即便没有蝴蝶来煽动翅膀,历史上的元代,在明年忽必烈去世之后,也日益走下坡路。

    所以,如果说他对此有所关注,关注的也是后续的影响。

    其实东在这场争霸天下的游戏中,就是一个作弊者。这个特点,是他对很多事能沉得住气的最重要原因。

    比如说,宋、元双方自景炎十七年开始,在总体形势上已经攻守异势。但他就从没有去催促过身在前方的文天祥、张世杰、刘师勇等人,去抓住什么时机。

    因为在了解点历史的他看来,只要大宋自己这个时候不出现问题,稳扎稳打,最后的结局基本上将被锁定。

    也正是源于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