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六章 “留州”(上)(第1/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听了谢枋得所言,东沉默了一下。

    在他原来的筹划中,这个宋版的邮政大计,有“军邮”来垫底,已经可以算是打好了基础。可现在听了老谢的话,他觉得先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毕竟这是中古时代啊。

    因此他就看向了边上的陆秀夫。陆秀夫立刻说道:“臣亦觉得谢尚书所提不失为可行之策。如果仅仅是于广州和琼州之间,实施起来应当较为简便。

    在飞快地扫了一眼赵与珞后,他接着又添了一句:“无论此举将来如何,毕竟是涉及到天下之人的大事,事先有所尝试,终归比较稳妥。”

    东点了点头:“嗯,既然如此,那就如此定计,由民部先在广州和琼州之间尝试一下。”

    转过身来,他对冉安国又叮嘱道:“民部一定要细致地了解整个过程,不求事事圆满,但求能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到解决之道,这样,朝廷以后才能加以改进,最终将此举推向天下。”

    冉安国立时回到:“陛下放心,民部定当克尽职守,确保此惠政的实施。”

    赵与珞则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地嘀咕了一句:“不能再多了,否则财部真的承受不起。”

    陆秀夫顿时略有点歉意地对他笑了笑。

    他现在早已明白,户部被拆分后的赵与珞,其实手中的权柄并没有被削弱,反而变得更重,但他的这个职位却绝不好当。因为尽管财部握有朝廷的钱粮,可在所谓的预算制度下,它自身并没有使用权,实际所能做的,只是把这些钱财,依据需要在朝廷各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这个职责的确非常重要,然而相应的,也是一件在朝廷中极容易得罪人的事。

    在陆秀夫的看法中,经他狡诈的“好学生”这么一折腾,赵与珞这个宗室,已经或即将成为朝廷里的“孤臣”,根本无需像过去那样,还要什么防范或打压。

    狡诈啊狡诈,某人实在是太狡诈了点,竟然这样的手段也能被他想出。

    陆秀夫是真的对老赵有点同情,可朝廷的其他大佬却不像他那样同情心泛滥。

    陈宜中就在内心里暗自哼了一声:“哼哼,年初的时候,你赵与珞不是说财部的钱已经全分出去了吗?怎么今日哪个小子和陆秀夫一开口,你就又能掏出钱来了?一句话,你这个守财奴还是在看人。”

    听到老赵的抱怨声,东也对赵与珞笑了笑。

    他知道仅仅才一年多,老赵就在朝廷里得罪了一大批人,但天地良心,他是真的没有要防范和打压老赵的意思。有些事其实是后世的制度使然。事实上,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老赵的这个职位不仅重要,而且还不是什么人就能来担当。

    不过今日身为他“股肱之臣”的赵与珞,很快就在接下来的议题中,率先忤逆了他的“上意”。

    因为接下来商议的大事,是东亲自拟定的所谓“帝国财赋分配规制草案”。其涉及到的内容,则是天下的赋税收入,在朝廷和各郡之间的分配问题。

    按照这个草案,今后各地的赋税,在收上来以后,将按一定的比例留给各郡县自行使用。并且根据某人的说明,暂定的比例为朝廷占二,各郡为一。也就是朝廷各郡能够留下来的赋税,将占到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

    实际上,这原本并不是一件什么新鲜事。就像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宋代在财政上已经有了中央和地方的分税体制,也即所谓的“三分制”。具体地讲就是各州收上来的赋税分为“上供”、“留使”、“留州”三个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天下的财权集中于中央,削弱地方,防止类似于藩镇之祸的出现。

    但宋代这个政策所造成的弊病是“外州无留财”。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地方上没钱。没钱就弱,所以文天祥才会在他当年的那份奏疏中讲:“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