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六章 连环套(第1/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至元二十一年,当忽必烈在朝堂上向下面的大臣们扔出手中的诏书时,堂上的大臣面对老忽阴黑的脸,没有一个敢吭声,即使亲贵如安童。而那份诏书上,其实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卢世荣。

    扔出诏书的忽必烈,仿佛对那上面写着的人“弃如敝履”,但他的内心里,却没少恼怒。因为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他的两个钱袋子都没了,特别是后面这个,还是他亲自破格提拔的“白丁”。

    卢世荣在得到他的首肯后,很快就拟订了一份名单。这个名单上,不仅有过去阿合马门下之人,还有一些是和卢世荣交好的商人。

    卢世荣在奏折上,除了将这些人安排为担当筹划朝廷钱粮的官职,包括各地的都转运盐使,已经走投无路的他,更干脆破釜沉舟,直接奏请忽必烈在朝廷中成立“规措所”,专门为朝廷“规画钱谷。”

    “中书省奏立规措所,秩五品,所司官吏以善贾者为之。帝曰:‘此何职?’世荣对曰:‘规画钱谷者。’帝从之。”

    卢世荣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顾一切。而老忽同样很果断,立刻准奏,但这却彻底捅了马蜂窝。

    因为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之时,他曾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从而将原本归三司(即:主理天下财赋的盐铁、度支、户部三司)掌管的宋帝国财政,变为由现在作为三司上级机构的制置三司条例司来统筹。

    宋神宗元丰改制后,又将三司取消,一切财政大权归并于户部,从此在我们帝国的历史上,户部尚书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帝国“财政部长”。

    王安石当初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排除朝堂上对变法的干扰,但这个举措在事实上,却剥夺了朝廷中其他大臣、尤其是三司的权力,因此饱受朝中的非议。

    而现在卢居士也弄了个“规措所”,专门“规画钱谷,”那他是不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北元朝廷中其他人的权力?

    卢世荣如此举措的后果就是,先是朝中的汉臣开始攻击他不可“为官高任”,接着又是一些御史,不断地上奏章指责他任用非人。

    卢世荣是真的害怕了,历史上的他曾经和老忽有如下一段对话:

    世荣奏曰:“臣伏蒙圣眷,事皆委臣。臣愚以为今日之事,如数万顷田,昔无田之者,草生其间。臣今创田之,已耕者有焉,未耕者有焉,或才播种,或既生苗,然不令人守之,为物蹂践,则可惜也。方今丞相安童,督臣所行,是守田者也。然不假之以力,则田者亦徒劳耳。守田者假之力矣,而天不雨,则亦终无成。所谓天雨者,陛下与臣添力是也。惟陛下怜臣。”世祖曰:“朕知之矣。”令奏行事之目,皆从之。

    卢大居士告诉老忽:“大汗,承蒙您对俺的信任,将事情都交给俺来处理,俺感激不尽。但现在的情况,就如同有万顷荒地,原来没人打理,光长了草。眼下俺这个耕田的人,虽然开荒种了一部分,但也还有很多未耕种,或种了,也才刚刚长了点苗。如果没人帮着看守而被践踏,那就可惜了。丞相安童督察臣的所为,他实际上是个看田的人,没他帮着咱,俺这个种田的,多半也就是吃力还不讨好。但即使有看田的人帮了咱,而天旱无雨,这个地种的,仍还是瞎忙。其实大汗您就是俺的天雨啊,您老人家就可怜可怜俺吧。”

    卢世荣很清楚,要想摆脱自己的困境,现在的关键,一是要获得忽必烈的支持,二就是需要时间。因为做任何真正的事情,想要立竿见影,这都绝对不是那么容易,更不要说你是在解决这个千疮百孔的朝廷财政问题。

    眼下什么事情才起步,也就是地里刚长苗,大汗您要俺立马收粮进仓,这实在是强人所难了。

    忽必烈实际上是明白的,这从他的回应就可以看出。卢世荣所奏之事,他全都批准了。不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