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续集41——50(第2/2页)  微小说与小小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的《诗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是的,《诗经》里那些水灵灵的滚动着露珠的天真烂漫的诗歌,理性日益加重的人类反而永远写不出来了。

    诗歌的童年,人类永远回不去了!

    44.书法批评

    一个搞书法的老是找我给他作品提意见。

    其实我经常说的是以下这些不专业的话:

    “写油了!”

    “写甜了!”

    “写苦一点就好了。”

    “写熟了!”

    “太苦,装。”

    ……

    没办法,说他好他就生气,骂我虚伪。

    45.绰号

    大仙——不是真的夸他是大神,是说他有严重神经病。每个人都可能是大仙,只须在前面冠以姓氏,例如王大仙、张大仙、陈大仙……

    国王——一个爱威风凛凛骑摩托车的瘦小中年人。

    输家——人家是书法家,但在网上自己简称“书家”。打牌总输,但从不服输,样样想赢。

    二老甩——含义不明。

    杨二胡、张二胡、罗二胡——二胡都拉得好。

    山东大汉——一个小个子初中同学。

    张博士——敝地方言谐音“张不是”,假大空,什么都不是。

    郑导演——一个教中老年妇女跳广场舞的独眼老头。年轻时泥工技术相当精湛,现在对舞蹈的细节要求较高。

    塔吊——一个开塔吊的。全民k歌网名为“烈火”。

    洞二毛——郑导演和张博士建筑社同事,当年自嘲日工资“九点洞二毛”,被同事们断章取义用作绰号。

    昆仑山脉——很简单,人家名叫贺昆仑。

    46.高石梯

    一个大杂院,院门前石梯高约一米,自古全镇最高石梯。现在由于街道加高,加以四周高楼林立,已经不觉其高。

    47.三道拐

    三道拐是个神秘之地。

    一条青石板小巷,从大街拐进去三段两个拐弯,宋代遗留。

    下雨时,如果有美女打着伞走过,就会有戴望舒名作《雨巷》的意境。

    进去那段,青砖墙和泥土墙都有遗留,泥土筑的墙上长着几株茁壮的草。

    中间一段右边高左边低,落差约一丈,石板路左边那个院子犹如深渊,进了木朝门有石梯下去。

    小巷两旁院落,大门两旁皆有青石“赏礅”——供路人与乞丐歇脚。赏礅两旁墙上为书法与国画,今已模糊。

    最后一段有个无房屋的缺口,走进去右拐竟一溜六户人家,埋伏一般在那里。

    此段泥墙、房屋垮塌最多,墙壁垮塌处可见原住户遗存灶头、碗柜。房屋完全垮塌处被人开辟为菜园。

    小巷尽头两旁人家已拆掉旧屋,修成楼房。

    出巷口是较小巷宽的石板路,与小巷的石板路垂直相交,以前这两条石板路相交处有宋代牌坊,上刻“犍南重镇”。

    48.报复

    天未明,灵感突至。急索笔,中性笔芯已仅余一支,且书写模糊。大怒掷笔芯。天明,往购中性笔一盒十二支。

    49.矛盾

    尝以手机猫叫驱鼠,开手机见猫则觉大不吉。

    50.口头禅

    许老师凡事爱问:“有没有政治意义?”“有没有经济意义?”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