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回 再遇奇案一(第2/2页)  谜案追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旱灾虽然影响了一些人,但是对于全境来说,并没有较大规模的混乱。因为山西人的谨慎,也因为山西人的生活态度,更因为山西人的生活方式。自从有山西人开始,一大串的评语跟着山西人,什么“小气”c“抠门”c“会过日子”c“精打细算”等等。但是宋朝之后,山西人又多了一个身份,这就是后世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晋商”。山西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属于晋国,所以山西人总会把自己说成是晋人。“晋商”是中国古代商人的鼻祖,也是生意人转变成真正的商人的转折点。“晋商”c“徽商”c“滇商”和“粤商”是四大商帮,“晋商”历史最久,历史最大,影响力也最大。势力遍布全国各地,甚至于当时的全国各地,当时有一句话叫“无晋不成商”。“徽商”是走商,走到哪里,那里就是“徽商”的地盘。“滇商”是四大商帮之中最弱的一个,但是他们因为茶马古道还有铜矿c药物原材料等等,成为了四大商帮之中最有潜力的一个。但是后来因为清政府的时候,法国人和英国人的侵入,直接导致商帮被破坏。“粤商”是贩卖海鲜和珍贵的海珍珠的商帮。后来因为开了海禁,西洋人把他们国家的土特产带到了广东。可是他们毕竟不是中国人,不懂也不会和中国人做生意。所以当地的广东商帮把他们的货按照批发价买下来之后,再带到全国各地区贩卖。也就是说“粤商”是外国货的中间商或者说是经销商。不过在隆庆年间的时候,除了“晋商”之外,其他的三个商帮还不成气候。也就是说山西人控制着全国近一半以上的商路和经济。比起他们控制着的商机,山西本地的一些收成,就不算什么了。按照山西人的习惯,收成好的年份,在家种地的人多一点,收成不好的年份,出去做生意的人多一点。本地的收成不好,不代表其他地方的收成不好。大不了在经商的过程中,购买多一点的外地粮食回家,不但上交了朝廷要的税收,也可以为家人多准备一些过冬的物资。经历了去年的严冬之后,山西人加强了对过冬的准备,家家户户决定提前做好换季准备。

    虽然山西人不差钱,虽然山西人不靠天吃饭,但是旱灾依然令大家不高兴。特别是一些靠种地过日子的老农民们,他们过惯了靠天吃饭的日子,一旦遇上坏天气总会有怨言。老人家爱唠叨,年轻人就容易火大,这样一来打架斗殴的事情就多了。一些人手脚管不住,不但爱打架而且容易控制不住力道,这就会发生恶件。

    这不,平遥县衙又来一批老百姓。他们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势,但是都不算太严重,至少他们都可以自己走着来县衙。可是他们都很激动,他们明显分为两派,相互指责对方的不是。大家情绪激动之下,大有再在县衙再打一场的可能性。可是县衙的人好像见怪不怪一样,不但不阻拦而且也不处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