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艺术知识小百科(46~50)(第2/3页)  电影求索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诗意的现实主义”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有浪漫抒情的特点,却不是浪漫主义的饱满向上,而是“黑色的现实主义”,“搬到平民社会现实中的悲剧模式”。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探索更多的在社会方面,而放弃了早期先锋派的玩弄技巧,使法国电影在欧洲开创了电影表现时代精神的先河,突破了只表现上流社会人物的陋习,开拓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内容。

    当时活跃在法国影坛上的“诗意的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富有幽默喜剧精神的雷纳·克莱儿,使普通人题材复活的让·维果,描写罪犯心理的马赛尔·卡尔内,擅长揭示贵族题材的让·雷诺等。

    他们的作品兴趣各有不同,却共同创造,形成了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流派和电影市场,至今仍被人们认为是最具有法国特色的电影流派。

    4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5年至1951年在意大利兴起的一次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和艺术创新特征的电影美学运动。

    1942年第146期《电影》杂志中,“新现实主义”一词首次出现在影评人彼特朗吉里评论鲁奇诺·维斯康蒂的影片《沉沦》的文章中。

    《沉沦》与德·西卡和柴伐蒂尼合作拍摄的影片《孩子们在注视着我们》一同被认为是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驱作品。

    新现实主义电影起源于二战中意大利电影节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二1945年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则被公认为是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新现实主义影片的具体特点有。

    1注意反映本国当代社会生活,多为饥饿,妇女,失业,反法西斯等政治和社会题材。

    2采取社会批判立场,注重描写普通人真实的生活际遇,以生活原貌代替虚构,以小人物代替英雄,接近诗意现实主义。

    3突破戏剧化叙事,以悲剧式对抗为最基本精神,结构非线性而是扇形结构,开放式结尾,不主张对生活进行归纳,综合和提高,强调生活现象的罗列和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

    4反对好莱坞明星制度,大量运用非职业演员,避免职业演员角色类型固定化。

    5拍摄方式上注重真实感,实景拍摄,运动自然光,长镜头的摄影风格,使传统的场面调度观念小时,蒙太奇也往往被降低为次要的表现手段。

    “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和“还我普通人”是新现实主义运动的基本口号。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鲜明的美学特征,将电影艺术现实主义的追求推向了有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对现代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45法国新浪潮电影。

    1958年新浪潮电影诞生,14名法国青年导演第一次拍片,其中包括特吕弗的《野孩子》和夏布罗儿的《漂亮的塞尔其》。

    法国《快报》周刊女记者弗朗索瓦兹·吉鲁首次使用“新浪潮”一词评价这种新人辈出,打破以导演资历为基础的陋习的影坛现象。

    1959年是新浪潮的幸福年,特吕弗拍摄了标识新浪潮电影运动崛起的《胡作非为》,夏布罗儿拍摄了《好女人》,戈达尔拍摄了被视为新浪潮电影运动官方宣言书的《精疲力尽》。

    特吕弗的《胡作非为》荣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标志着新浪潮影片获得公众承认,也使得新浪潮终成气候。

    1960年是新浪潮运动的顶峰年,这一年特吕弗推出《枪击钢琴师》,夏布罗儿拍摄了《双重诡计》,戈达尔拍摄了《小士兵》,这一年法国的影片的产量高达124部。

    从1961年起,新浪潮开始走向没落,特吕弗的《20岁的爱情》和戈达尔的《她的生活》面世。

    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