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章 洛浦纳贤(三)(第1/3页)  大唐李承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另一边,上官仪翩翩立于轻云亭正中心,不多时,一名灰袍儒生双手托着诗赋,上了轻云亭,微微行礼道:“在下太原李安栋,请公子风评在下诗文!”

    上官仪淡然的看了看灰袍儒生,并未接过其手中诗文,只是负手徘徊道:“阁下的诗文,在下尽读,不敢欺瞒,便如是评价!”

    灰袍儒生微微愣了愣,遂之疑惑道:“上官公子,在下平日诗文并未编纂成册,居然入了上官公子之眼?”

    “上至诗三百魏晋风,下至今日诸君之诗作,但出一首,在下知一首,不读天下之诗文,焉敢风评天下之君子”上官仪言语之中尽显自信,袖袍一挥,继续道:“阁下之诗情思婉转,秀逸浑成,然文采虽丽却无生气,气过其文,略显雕润不足,乙等!”

    “乙等,怎么只是乙等呢?”

    “呜呼,这上官公子眼光果真精准!”

    须臾间洛浦河畔诸多士子议论纷纷。

    那名灰袍儒生略有不甘,继续追问道:“不知上官公子适才之评有何根据?”

    上官仪轻然笑道:“阁下的长处想必自知,但若问及短处。阁下诗不出山水,赋不过柳白,然用于多取媚世俗,于当今世上,只能屈居乙等!”

    “冒昧请教上官公子,上官公子评我为乙等,那么甲等是谁?也好让在下有个学习效仿的门径。”

    “李公子既然发问了,在下便多评几句,当世甲等诗人概属两类,第一则是我大唐天子及其身边群臣,至于第二......”上官仪稍稍停顿,吊足众人胃口。

    “第二是谁?”台下不少人心急追询,就连李承乾也想知道能与天子其名的甲等诗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轻云亭内,洛阳县令郑青阳笑道:“不知虞公可知游韶口中第二类乃是何人?”

    “就是,这小子竟将此人与陛下及弘文馆十八学士相提并论,某倒要看看,此人是否名副其实!”令史卢仁怀亦是抚须长笑。

    虞世南年近七十,沧海桑田布满双颊,此刻浑浊的眼神里竟生出一抹愕惋,默而不语。

    旁侧的褚遂良显然明白恩师心中所想,想起那人亦是唏嘘不已,直言道:“青阳,仁怀,你二人听下去便知!”

    许是知晓众人胃口已被吊足,上官仪清了清嗓子道:“至于这甲类第二当属于一人,便是我大唐储君!”

    上官仪话音刚落,台下顿时石破天惊,议论四起,或有士子止不住点头,或有士子颓废丧气,或有士子竟忍不住高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上官仪点头畅快道:“不错,适才尔之所言,便是太子殿下武德年间所作的出塞曲,不仅如此,前些日子,宫中亦是传出了太子殿下新作!”

    “是何新作?还请上官公子相告!”

    “然也,还望上官公子告知于我等”不少士子俨然忘却了此次洛浦诗会的目的,竟悉数从包袱里掏出笔墨纸砚,执笔凝神,静候壮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上官仪嗓音极为优越,短短四句七言律诗让他朗诵的起起伏伏,悲凉尽现。众人透过诗文仿佛能感觉到,秃鹫横飞,黄沙漫天的大漠边关,正有一群视死如归的大唐边关将士,开怀痛饮后,拿起手中寒兵利刃,头也不回的向前挺进,那蜿蜒曲折的队伍渐渐没落于大漠如血的残阳下。

    “如何?”上官仪起初听闻此诗,亦是惊为天人,波涛汹涌,现如今将众人歇斯底里的表情尽收眼底,淡然轻笑。

    “吾等心悦诚服!”数千士子竟不约而同的朝着幽州、凉州等边关塞外深深一拜,如此盛世年华,百姓安享太平,皆因有人负重前行哉!

    当然场上只有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