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六章 佛道之争(第1/3页)  大唐李承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承乾瞠目结舌,玄奘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高僧,吴承恩的西游记便是以其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为蓝本加以创作,这样一位得道高僧怎会使得鼎盛日新的佛教江河日下呢?

    李承乾瞥了一眼李世民,讷讷道:“阿爹,这其中到底有何缘由?”

    李世民慈爱的看了一眼李承乾道:“这事情啊,还得从玄武门事变说起!”

    “玄武门事变?”

    “不错,那年你被贼人毒箭射中,危及性命,一去深山六年,好些事情你都不知晓。”

    夜黑风高,御花园里的绿植在南风下,不断摇摆着枝丫,有些果子禁不住风力,“啪”的从树枝上滚落下来,李世民说的很平淡,然李承乾却竖起了耳朵仔细倾听,内心波浪滔天。

    武德九年,玄武门事变突发,李渊丧失两子,便将帝位禅让于李世民,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八月继位,翌年改年号为“贞观”,即取自“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当时傅奕在武德年间不断向李渊阐述佛教的危害,可惜李渊犹豫不决,直到玄武门事变发生之时,仍没有一个准确的态度,直到李世民这位新皇登基后,傅奕又再次上《请除释教疏》,主张禁断佛教。

    李世民初登大统,那管得了那么多的事情,一则李承乾身受剧毒,生死未卜,二则是自己刚坐上龙椅,一大堆大事需要处理,无暇分身,故而对于傅奕的罢佛一事并未放在心上。

    后来,李世民收到玲珑从终南山的来信,书信提及李承乾身中之毒极为复杂,即便是孙思邈亦是没有十分把握将其治好,恐怕需要在终南山长待多日。

    李世民听闻后,内心悲切万分,乾儿可是为了自己才遭了贼人的毒箭,现如今性命堪忧,自己身为父亲却是一点法子都没有,真是妄为人父。那段时间李世民打理朝政都显得漫不经心,一下朝便赶去甘露殿,瞧瞧终南山那边是否有最新的消息送至长安。

    后来长孙无忌知晓此事,频繁入宫规劝李世民,毕竟新皇初立,朝中许多大事还需李世民细细定夺,可不能因为李承乾这档子事,荒废了朝政。然李世民仍旧郁郁寡欢,听不得长孙无忌半点劝慰,长孙无忌无奈之下,私底下将房玄龄、杜如晦聚集于一起,商讨对策。

    三人皆已为人父,能感受到李世民心中那浓浓的自责,三人认为李世民此刻于长安坐怀天下,但自己儿子却在深山老林生死由天,强烈的对比之下,李世民心中压抑不堪,恨不能为李承乾做点什么。故而长孙无忌三人一合计,要不在长安乃至全国为李承乾盖几座祈福的庙宇?

    翌日上朝,长孙无忌便将与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商议的法子写成奏折呈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早就想为李承乾做点什么了,见长孙无忌献上此策,立马向满朝文武宣布,于全国内为太子李承乾修建祈福庙宇。

    须臾间,整个朝堂炸开了锅,首当其冲的便是太史令傅奕,他倒不是反对李世民为李承乾祈福,只不过傅奕认为朝廷不该修建庙宇,应当修建道观。异族宗教怎可为我中原太子祈福,只有本土的道教才能顺应天道,保得太子安康。

    然朝臣中信佛者较多,时任尚书左仆射的萧瑀率先发难道:“佛道玄妙,圣迹可师,且报应显然,屡有征验,为何傅太史总不悟其理?某就觉得盖庙宇甚好,漫天诸佛必能庇佑我大唐太子福泽万里!”

    傅奕对于萧瑀的话嗅之以鼻,反讥道:“佛教不讲君臣父子之义,对君不忠,对父不孝;游手游食,不从事生产;剃发易服,逃避赋役;剥削百姓,割截国贮;讲妖书邪法,恐吓愚夫,骗取钱物。百姓通识者少,不察根由,信其诈语。乃追既往罪过,虚求将来的幸福。遂使人愚迷,妄求功德,不畏科禁,触犯法律。其身陷刑纲,还在狱中礼佛,口诵佛经,以图免其罪。依某看,这佛学就是西域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