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劝服长孙(第1/2页)  大唐李承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承乾知道长孙是担心自己的安危,故而安慰道:“娘亲,儿知道您是担心乾儿,可是儿是您的儿,那军中的将士就没有爹娘?他们也有,可是他们还是奋不顾身的参军了?那是为了大唐,为了咱们李家啊。儿尚在襁褓便被皇爷爷封为恒山王,如今又是大唐太子,出生至今衣食无忧,这都是天下百姓给予的。我李家子孙难道不该为了这天下百姓做点什么么?儿虽山中避世六哉,但也有一颗马革裹尸报国之心,阿娘,您能理解么?”

    长孙闻言,不禁动容,但母爱是无私的亦是自私的,旋即语重心长道:“乾儿,娘都晓得,可我大唐将军甚多,你又何必去遭罪呢?听娘的话,好好呆在宫里,哪也别去!”

    李承乾望着长孙那殷切的眼神,一时无言。他害怕自己再说话,又伤了娘亲的心,故而低眉不语。

    李世民见状,上前握住长孙的玉手,一扫平日的帝王威严,温声细语道:“观音婢,莫在劳心了,这攻打龟兹不知何时,适才言论仅是我初步想法。再说,没我的旨意,这小皮猴能上战场?莫要在担心了,你身子一直虚弱,别弄出病来!”

    李世民的安抚甚是有效,适才面色苍白的长孙,没了紧绷担忧之态,脸色缓和了不少。

    听完李世民对长孙的劝解,李承乾闹心了,此时不表露出心态,恐怕日后更难上战场,可是看着自己的娘亲,稍微好转的脸色,甚是为难,不知如何开口。

    思来想去,李承乾跪倒在地:“阿爹,阿娘,儿并非一时冲动,儿是真的想置身军中,为国效力。大唐周边外夷虎视眈眈,儿师从上国柱秦将军,倘若不在战场上杀几个蛮夷,要这一身功夫又何用?”

    “你这夯娃,怎就不知好歹?”李世民指着李承乾的鼻子怒骂。其实李世民也不想李承乾上战场,虽说通过西山训练效果来看,李承乾很有领兵天分,但是战场向来无情,谁知道哪一天就死在敌人的刀口之下。作为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大唐的储君,李世民亦不想让李承乾有半点危险。

    “大兄,那战场有什么好玩的,不如在长安好好研究震天雷,以及其他的新鲜玩意儿,多舒坦自在!”李泰上前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他很崇拜并且黏糊自己的大兄,而战场向来是最薄情寡义的地方,不论出身如何,一个不小心便是身首异处,埋骨他乡。故而担心的劝道。

    这时,李恪亦是向前一跪诚恳道:“阿爹,我同意大兄的说法,我等终日游离于宫中或学府。学文固然重要,但目前大唐并不是绝对的四平八稳,正如大兄所言,外夷虎视眈眈,贞观四年,颉利挥军南下,我永远忘不了那些蛮夷骄傲的神态,可惜那时还小,不得所以。自那以后,日日习武,不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在战场上痛饮敌血么?虽说颉利被灭,可是高昌、吐蕃等蛮夷依旧垂涎中原国土,平常百姓家尚且知道送儿参军杀敌,为何到了皇室就变得如此婆妈,阿爹,阿娘,恪儿不解!”

    向来没有主意的李贞见此,也学着李承乾、李恪跪倒在地,诚恳的望着李世民。

    没等李世民做出反应,李渊却仰天哈哈大笑:“不错,都是好孩子,二郎你就允了他们,这些小子,皆有一腔热血,多该鼓励才是!”

    “可是......可是他们从未上过战场,万一有所闪失......”李世民面色为难,自己手里有许多骁勇善战的武将,真的不情愿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刀尖上。

    李渊不以为然:“二郎,你这是当皇帝当糊涂了,当年太原起兵,还是你怂恿于我,那时候,你也不过十几岁,到处集结义军,陪着为父逐鹿中原。如今这几个小子意气风发,和你当年别无二致,你要相信他们。会做出一番业绩给我们这些人看。李家没有一个孬种。”

    “阿爹,这怎能和那乱世相比呢?他们不曾经历过动乱,哪知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