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登堂草议利寒门(第1/2页)  大唐李承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翌日下朝,李世民便吩咐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去甘露殿商议关于朝廷作坊之事,李承乾自然也被叫去了。

    当杜如晦听闻手里雪白的纸张只需宣纸造价的百分之一,眼里泛着泪花,诚恳的向李承乾鞠了一躬道:“太子殿下,杜某代表天下寒门子弟,感谢你的大义之举,真的,杜某此生从未有过这般开心......”

    李承乾看着痛哭流涕的杜如晦,也不禁大为感动,谁说仗义每多屠狗辈,书生多是负心人。这杜如晦即便身居尚书仆射,也不忘寒门出身,这就是古人的气节,饮水思源,这样的人应当受到尊重。

    李承乾快步上前扶起杜如晦道:“杜仆射,言重了。这天下百姓本来就不易,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世家阀门聚财天下之八九。入仕更加多如牛毛。这小小的造纸术也只是给寒门多了一条路而已,然大唐依旧有不少清苦之家尚不得余粮过冬”

    长孙无忌感慨道:“是啊,前隋完成统一大业,南北朝留下的财宝不计其数。可是又如何,杨广急功好利,使得百姓民不聊生。随后天下群雄逐鹿中原。百姓更是饱受战火摧残。乾儿的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可谓是一语道足千年史!”

    李世民摇头无奈:“朕自登基以来,一直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可是天有不测,贞观二年,关中大旱,死伤枕籍。朕亦是无能为力啊......哎......”

    除了战争、瘟疫、异族屠杀,就是这天灾了,灭了人活下去的勇气。一家人秋收时守着数亩田地,想着有点多余的粮食,能换点麻布做身衣服,想着来年交完赋税,有点余粮。可惜,一场大旱,绝了他们的念头,为了活下去,卖了自家的儿女,为了活下去,啃树皮,吃老鼠。其实这些百姓要的不过三餐温饱,要的不过是活着而已。

    人都有感情,战场将士万骨成堆,你可能感觉不到什么,那是因为他们的职责所在,军人自当马革裹尸。但若你在黄河两岸,看见饿死的人白骨累累,内心却显得异常悲凉。

    李承乾看着殿内的众人表情,时而悲怨,时而无奈。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育种,虽然没有后世的超级稻,可是马铃薯、山芋总是能寻到的吧。

    滚滚的历史长河,最可悲的就是这些百姓,就像那城南的落叶一样,各自凋零无人知晓。也许自己深入唐朝只是黄粱一梦,那也将这个梦做成一个没有饥寒的美梦。

    “陛下,这天灾人祸也怨不得您,莫要自责”一旁的房玄龄见李世民懊恼自愧,上前劝道。

    李世民对着房玄龄摇头摆手,红着眼睛说道:“不,是朕的责任,当年若是国库富足,那关中百姓也不至于卖儿卖女,谋得生存,是朕之过也。”

    李承乾看着自己家的老爷子,觉得很矛盾,前些天教授自己帝王之术,那是举手投足间杀伐果断。可是如今谈到天下苍生,又真情流露,心系黎民。不过对于老爷子这种不推卸责任的态度,异常赞许,这才是帝王的胸怀。

    “陛下,咱们还是先商谈这廉价纸之事吧”杜如晦见李世民陷入深深的自责之后,立马转移话题道。

    “哈,差点忘记了这造纸大计”李世民恍然过来,随即又将昨日李承乾的朝廷连锁作坊的草议递给众人观阅。

    众人接过草案,细细拜读起来,整个甘露殿变得鸦雀无声。

    看着三人时而抬腕低眉,时而轻舒淡笑。李承乾觉得古人并不傻,反而聪明的可怕。只是缺少一个引导,一旦有个明目,就会认真钻研完善。就比如造纸术,其实李承乾只不过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可是马全康带着一群工匠日夜死磕到底,果不其然,弄出来了。

    但是历史上的马全康成功了?显然没有。邢家之子,工贾殊类。农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