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章 高璿的对策:袁氏兄弟(第1/2页)  巢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殿中央,被抓来的两名道士,现在只剩下一人。“别让袁建德也走脱了!”早有人上前,把他牢牢按住。

    袁建德口中还叼着一张符纸,正是他冲着袁建功扑倒的时候,从袁建功背后扯下来的!

    众人这才明白过来,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为了防止这袁氏兄弟念动咒语走脱,在他们二人的身上,都被贴上了符纸。

    那袁建功先前所说的一大番议论,哪里是在讨论什么“内丹”、“外丹”?他最后念的那段文字,又哪里是什么需要解说的经文?他的真正目的,无非就是想骗过众人,当着大家的面,把那段走脱用的咒语念完!

    而这袁氏兄弟之间,竟然就有这样的默契,在袁建功念完咒语的同时,袁建德帮他扯下符纸,让他一个人独自逃脱!

    奇怪的是,那袁建功消失之后,袁建德仿佛昏睡过去,无论别人怎么叫他,都没有一点反应。

    这时监院同何庆山议论说:“袁建功这个恶徒,当年他在玉虚宫挂单,就因为传阅伪经,在元和观受过罚,现在竟然又变本加厉!早知这样,刚才对他,就不该这样手软……”

    曼儿向萧洪悄声解释说,这袁建功在玉虚宫挂单,那还是几年前的事情。

    这次将袁建功捉住,之所以要在十方堂处置,就是因为,凡是挂单道士,都归十方堂管理。十方堂的堂主,除了负有接待访客的职责,最主要的责任,就是要管理挂单道士,监察玉虚宫的道士们,不得犯戒违律。

    袁建功被绑来之后,堂主一眼就认出了他。因为袁建功当时曾因触犯清规,跪过几次香,后来又犯大错,就被发往元和观。

    “犯了什么大错?是刚才说的传阅伪经?”萧洪轻声问曼儿。

    曼儿说,听堂主说,那袁建功当时在道众中传阅的,一是《悟真篇注释》,另外一个,就是方才他提到的《金液还丹印证图》。

    “为什么说这两部经是伪经?”萧洪还是不解。

    “我也不太清楚。”曼儿说,“我刚才只听到大家说,袁建功当时利用这两部经,向其他道士传授‘金丹秘旨’,犯了大戒,所以被发到元和观去了……”

    “‘金丹秘旨’?”萧洪更是困惑。然而,曼儿对此也不了解。

    不过,曼儿向萧洪解释说,像玉虚宫这样的十方丛林,对道士的约束,比起一般的小庙,要严得多。最主要的,是丛林中有许多清规戒律,需要道士严格遵守。

    “戒律”,是为了约束道士,避免各种恶心邪欲、乖言戾行;而“清规”,则是按照过失轻重,有着各种各样的处罚方式。这些处罚方式,轻的有跪香、催单;重的可以革出、杖革乃至焚形。

    所谓“跪香”,就是有道士犯了小错,罚他下跪,同时,用燃香的方法计算时间,若是只跪一柱香的时间,就叫“跪一香”,若是时间长,就可以“跪二香”;

    而说到“催单”,就是将犯错的道士劝离丛林,“革出”则更为严厉,不是劝离,而是直接逐出丛林;“杖革”也是要逐出丛林,但是在逐出丛林之前,犯了清规的道士还要先受杖责。

    如果行为特别恶劣,还有更加严厉的处罚,可以让他坐牢,甚至可以实施“焚形”的处罚。

    这个最为严厉的“焚形”之法,实际就是使用火刑,将罪大恶极的道士处死。

    而那些坐牢的道士,就会被发往元和观,关上一段时间。这元和观,实际上就是一个“道教监狱”。

    “元和观”这名称的来历,也是与这玉虚宫所侍奉的玄天上帝有关。

    依照传说,玉帝曾将玄武拜为“太玄元帅”,让他掌管“元和迁校府”。后来,玄武虽然又被拜为“镇天玄武大将军”和“玉虚师相”、“玄天上帝”,但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