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8章 化干戈为玉帛(第2/3页)  重生潇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们萧家对不起你们啊,对不起……”

    吴放军的母亲连忙走上前一把扶住了这个男子,说道:“山果兄弟,你别这么说,郭书记说得好,我们是邻居,本来就应该相互帮衬。应该的……”

    郭拙诚嘴里这么说,实际他自己的内心还是觉得吴家受了一点委屈,萧家做事有点不地道,特别是萧家的女儿不应该这么早就和邓家的儿子来往,即使不是谈婚论嫁,也是在往吴放军这个老实人伤口上撒盐,难道就不能等事情平缓了再说?

    当然,他估计这个女孩也有她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这样做,不做的这么决然,不做得这么绝情,她就彻底没有了继续读书、将来考大学的希望,她就会舆论逼得跟吴放军结婚生子,一辈子都呆在这贫瘠的地方。

    想到这里,他又觉得她的行为情有可原。

    郭拙诚哀叹了一下,无论是用“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还是用“清官难断家务事”,都无法解释他心里的感受。

    他没有急于将跪下面前的女孩扶起来,也没有看她,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远处的群山。在那里是嶙峋的怪石,是黑sè的山峦,是长得奇形怪状的杂树……“荒山岭真是荒山岭,何时能发展起来?这次萧家、吴家、邓家之所以闹起来,其根本还是因为贫困,没有这个穷字,就不会发生这一切。有了这个穷字,以前发生过械斗,今后还会发生械斗。”郭拙诚脸上没有说服吴家的喜悦,而是有种责任重大的感怀。

    朱彩虹从枣树底下走过来,扶起萧家的女孩,目光不时瞥向郭拙诚。她心里在想:“他又在思考什么?他认真的样子好帅啊。”

    解决了吴家的问题,郭拙诚和吴晋秋一家谈了几句后,一行人又向邓家出发。

    荒山岭一位村民小组长请求跟他们一起过去,郭拙诚同意了。有了他过去,就能减少不少口舌,因为他完全能证明吴家人今天不会过来,也变相地暗示吴家就此罢手认输,给对方一个台阶下。

    他们在半路上遇到了刚出村子不久的邓家人,一百来号人不是拿着铁棍、木棒,就是扛着锄刀、菜刀,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但在郭拙诚这个镇党委书记面前,为首的人一下焉了。如果吴家人在这里,也许会有人鼓动、会有人气愤不过而不听郭拙诚的劝阻杀上去,从而引发一场械斗,但只有几个干部在这里,没有人有胆量鼓动别人上前打郭拙诚等人。

    只有为首的几个人站出来和郭拙诚争执、辩解、诉说。

    他们诉说的无疑是吴家的凶残无理、邓家的委屈无奈,说的都是自己如何如何通情达理,骂的都是对方如何如何仗势欺人。当然,他们没有忘记说自己这边的人如何团结、如何不怕死,连以前械斗自己一方死了人还将对方打败的事吹嘘了一番。

    实际上,邓家的人与吴家的人一样,现在都有点骑虎难下了,并没有人真的希望永远打下去,更不希望自己和家人亲友出现死伤,他们都只是为了争的一口气,为了争一个面子而已。有了郭拙诚的出面,有了荒山岭那个村民小组长的解释,邓家人也就借这个台阶下来,很快就偃旗息鼓。

    事情能够如此顺利解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邓家这些朴实农民心里,还有一丝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内疚:不管怎么说是邓家的儿子把人家吴放军的老婆拐走了,理亏在先。而萧家的女孩可以说也有点嫌贫爱富、忘恩负义。

    在他们心里,吴放军扯不扯结婚证,吴萧两家办不办酒席,吴放军都已经是萧家事实上的上门女婿,那个女孩就已经是他的老婆。在乡下还真没有几个人会去镇里扯什么结婚证的,都是办一餐饭就算结婚了。

    娇滴滴的老婆被人拐走,这事搁谁身上都不舒服,都令人气愤,况且这个邓家儿子又不是好东西,以前都害过好几个女孩子了。

    邓家人邀请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