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7章 尘埃落定(第1/3页)  东鲁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蔡婆子也跟着抹了会儿眼泪。事后,拉着叶氏的手,直道四郎懂事。自己还伤痛着呢,却还能顾念到别人,真是个好孩子。

    她自己亲历了若萤受伤的全过程,见三房的人虽然悲痛惶急,却并没有跟行凶者撒泼寻仇。而且,在送别前,叶氏还一再拜托她,回去后请务必瞒下此事,千万不要惊动徐老爷和徐夫人。

    蔡婆子便觉得这妇人实在是体贴又大度,是个极好相与的,倒比很多城里的夫人太太可亲的多。

    徐图贵走了,若萤开始静心休养。一日三餐,全送到跟前。

    因为她的受伤,三房似乎正悄然发生着某些变化。

    若苏和若萌似乎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了“血脉相连”的含义。以往只觉得这个姊妹神出鬼没,叫人难以捉摸。彼此的关系,说不上有多要紧,好像感情上也谈不上特别亲切,倒是敬畏更多些。

    现在不同了。

    亲眼看到了那血溅五步的惨烈场面,又听母亲哭诉了那么久,若苏和若萌两个这才恍然明白过来,自己安逸平和的生活原来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这个姊妹的维护与营建。

    在若萤卧床期间,钟老太爷和老太太派人请了老三两口子过去,好话说了一箩筐,只望能够尽快平息了这场风波。

    大房c二房以及汪氏,送来了许多补品的同时,也是说了无数安慰的话。

    在众人的一致调停下,汪屠拽着汪大胖,给叶氏磕头赔了罪,又捧出新钱两吊,说是汤药钱,非要叶氏收下,不收就是不肯原谅他们,爷儿俩就不起来。

    叶氏虽然气不能平,但被叶老太爷一句“得饶人处且饶人”说得再不敢絮叨了。

    街面上的传闻却还是没有停歇。

    汪屠父子不是东西,无中生有坏人名节,仗势欺人没有廉耻,诸如此类的唾骂仍在沸沸扬扬。尤其是汪大胖,光长肥肉不长心,忘了当初自己是如何被人家拼命四郎从马蹄下抢救出来的吗?非但不感恩,反倒捅恩人刀子,简直就是禽兽不如!

    就这样的德行,即使家里有金山银山,也是挽救不了的。

    于是乎,曾经流传一时的关于“三房要跟汪家结亲”的消息,当真变成了一个谣言。而汪屠也因此被说成是“癞ha蟆想吃天鹅肉”。

    若苏又成了一个清清白白的好女孩儿了。而经过这些波折后,她的名气更大了。

    提起三房,说起钟老三的长女,大家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个临窗刺绣c温雅娴静的大家闺秀的标准形象。

    日子似乎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又过了几日,若萤的伤口开始结痂,已经可以满地溜达了。

    她让腊月去县里送菇子,顺道去砖窑厂将年前定制的一批瓷罐拉了回来。

    赶在夏天到来前,为补充市面上的蔬菜种类,并防止草菇因食用不完而发生腐烂现象,近来,叶氏正领着香蒲c红蓝和高玉兰几个,着手制作食用美味方便易于贮存的草菇酱。

    若萤吩咐制作的这批瓷罐,计划就是用来装草菇酱的。一罐大概半斤,连罐带酱定价为十五文。买两罐还可以便宜三文钱。

    瓷罐拉回来的第二天就赶上大集,叶氏装了十罐,让腊月和小芒带去市集上卖卖看。一天下来,居然全部都卖完了,中间还补了五六罐。总算下来,毛利有二百多文。

    这会儿一直到四月中,各种蔬菜才刚落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也只有陈粮,寻常人家的日子不得不过得紧巴点儿。麦子不敢放开来吃,便会搭了高粱c豆子等作主食。一天三顿,必须有一顿还是稀饭。

    那高粱米虽然充饥,只是苦而涩,对于细嗓嫩管的孩子们来说,吃着就没那么高兴了。

    偏此时又没有多少蔬菜可以供应。腊八蒜还有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