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1章 请爷等着(第1/3页)  东鲁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山下,钟家的人似乎一门心思地忙着过年的事项,竟再也没闹出什么夭蛾子来。

    秉承着老规矩,每天不定晨昏,叶氏必会携带上儿女,去前头给老太太请安c问好。跟众妯娌,有时得见,有时见不着。见着见不着,都会予以问候。彼此客气一番,说说自家儿女的近况,也不过是各人心头各有斟酌,只捡不关痛痒的来说就是了。

    老太太成天跟一尊大佛似的,歪靠在床上,听着媳妇们的谈话,听着听着像要睡过去。每当看到她这个逐客的信号,媳妇们赶忙起身告退。

    各处俱是静悄悄地,无人敢喧哗奔跑,说是为了不惊动胎儿。

    钟老二老来得子,这不仅仅是二房的大事,也是钟家的头等大事。

    那位四姨娘,叶氏曾过去探视过一次,而今竟如主母一般被伺候着。虽在孕中,那穿的c戴的c用的c吃的,丝毫不掉分子,倒比正经的当家主母还有排场。

    邹氏对此丝毫不怪,反倒跟婆婆似的,成天乐呵得合不拢嘴。

    李棠每日必来问诊,检视药食,滴水不漏。

    各处的礼物接二连三地送来,有给孕妇的,有给未来的小爷的。

    这当中,就数大房最为关切,送的东西也最多c最珍贵。

    作为嫡长重孙的飞鸿,依旧痴缠四姨娘,过两日便要过来转一圈,吃喝一顿后,方才会离开。

    为防止他不懂事冲撞了孕妇,大少奶奶程氏和大爷钟若英,少不得轮流作陪,小心看顾c时时提点。

    人都说,大房和二房关系好,果然不愧是老太太的肚子出来的亲兄弟。

    进入腊月门,各处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后来的寺院便在“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申供养。”

    民间食用腊八粥则始于宋。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c官府c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在宫廷,皇帝c皇后c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c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c果等供僧侣食用。

    而普通民众也会在这一天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六出寺也不例外,在这天施了粥。熬煮是两位老居士负责的,只是在施粥的时候,由大显亲自执的汤勺。

    临近乡村的农人为图个吉利,赶大清早上山来进香c拜佛,为的就是这碗粥。

    有舍有得。在洗心革面的悦耳罄声中,红烛冉冉c香烟滚滚,六出寺山门前的古茶树,扑簌簌地绽放了两朵茶花。

    并蒂花,一红,一白。

    若萤给这两朵姊妹花取了名字,红的叫“人世”,白的叫“梵天”。

    绿树,鲜花,再加上善男信女们悬挂子树枝上的各种红色的许愿签,在风中摇摇晃晃c叮咚作响,煞是热闹好看。

    二十三,扫尘c祭灶c赶大集,过小年。

    一早,叶氏就招呼了香蒲和丈夫,把家什全都搬到院子里,灶下烧了滚水,取了丝瓜瓤c草木灰,开始彻底清洁各种器皿。

    从锅碗瓢盆到帽筒壁挂,全部都要见见天日。

    又将东厨旮旯里存放了一年的香炉灯台寻出来,用草秸c草木灰c细沙子,里外擦拭一新,整整齐齐地摆在院子里晾干。

    老三则用长竹杆绑了鸡毛掸子,打扫房里各处的蛛网灰尘。虽然头上裹着头巾,一场清扫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