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1章 精打细算(第1/3页)  东鲁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之前,她从没听女儿一口气说这么多话。也从来不知道,女儿会是这样的口吻:不紧不慢c不冷不热,却丝丝入扣c入木三分,扯得人浑身的筋都紧绷绷地。

    你会觉得,她的每句话都暗藏玄机;每句话都有峰回路转般的下文;每个字都有缘由根底。

    就是阅历深厚的老人家,也未必个个都能做到这般冷静c从容。

    她说的是自家的事吧?

    这是她的女儿吧?

    还是说,这些话有人教过她?

    可能吗?

    而她的话,总是能够一语中的,戳到最关你痛痒的地方。

    简直比神医的银针还灵验。

    “惩罚孙浣裳这种人,不能急在一时。”

    这话冷得叶氏暗中打了个寒颤。

    孙浣裳。

    叶氏将这个名字用牙齿细细地撕扯。

    她开始还觉得,以若萤这样的小小年纪,直呼一个成人的名讳有些怪异,可转念一想,很快就释怀了。

    也许是因为恨透了,才会这样居高临下斥责某人吧?

    “那要怎么办?”

    “他那种人,一般都很谨慎,疑神疑鬼的。须得等他放松了警惕,最好是等他得意至极的时候,狠狠地给与打击,就如同打蛇打七寸,只一下,省时省力又省心,让他一辈子畏惧,这样才好。”

    是很好,简直绝妙。

    叶氏点点头,心不在焉地接过女儿递过来的筷子,端起了饭碗。

    “这些事,是谁教的?杜先生?”

    “哦。”

    若萤的回答含混不清,不过不要紧,因为叶氏的关注点根本不在这上头。

    她一心想着怎么解气,就算是眼下不成,只要有可行的好法子,她都会用心去听c去记。

    若萤留心觑着,见母亲对杜先生如此的深信不疑,心里越发好奇杜c叶两姓的关系了。

    娘幼时在京中住过,那个时候认识了杜先生,彼此应该有所了解,或者说,非常了解。

    后来,外祖一家迁徙到了昌阳。为了能够在地方上站得稳,别让人欺负,叶氏选择嫁给了坐地户的钟家。

    就在这个时候,杜先生忽然又出现了。

    虽然大家都避免跟杜先生见面,父亲去芦山干活儿的时候,也从不去杜先生居住的附近转悠,在这个家里,也有意地回避着谈论与杜先生有关的一切事项。

    可是若萤相信,母亲一定私下里见过杜先生,只是碍于某种原因,不便往来,所以才会打发了最不易引人注意的孩子,偶尔上山探望他。

    为什么杜先生不能出来见人呢?

    除非是身负重罪的通缉犯。

    像杜先生那种远庖厨的君子,定是不屑舞刀弄棒街头火拼□□,学问那么好,举止那个高大上,极有可能是作过官的,而且,还是个不小的官。

    仕途比市井还复杂,朝令夕改c波谲云诡是哪朝哪代都避免不了的。

    或许,杜先生就是这种政斗中失败的一方,为躲避政敌的追杀,不得已隐居在一隅,只等着某一日拨云见日c东山再起。

    叶氏见她忽然沉默了,只道有什么难以启齿的,便惴惴道:“他c还说了什么?”

    他?

    若萤收回心神,摇摇头。

    杜先生没说什么,可她有太多的不解:“娘,你一定要留在钟家是为什么?”

    为什么?

    被赶出家门,这是奇耻大辱啊!以后会遭到怎样的非议与白眼,不用脑子就能想到。这是数代都无法根除的隐痛,三言两语怎可能说得明白!

    你觉得受了冤枉,可外人知道什么是真相隐情?他们只相信自己的所见c所闻,相信申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