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6 章(第1/4页)  读史巧经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者束手无策。这时,选拔人才为你出谋划策,可使企业重获希望,甚至化险为夷,扭亏为盈。

    民生航运公司的创始人卢作孚,深知民生公司要发展,必须要有现代化的航运设备;而要掌握这些航运设备,必须要有能驾驭这些先进设备的内行、专家,也就是说要有一大批航运方面的人才。因此卢作孚求贤若渴,不惜重金吸引人才。

    抗日战争bào发后,沿海航运停顿,许多爱国的技术人员撤退到四川,卢作孚趁此机会把他们招揽到民生公司。如留学英国的船舶设计专家张文治,被卢作孚聘请担任总工程师,又把上海来的许多工程技术人员请到总工程师室任职,给予优厚待遇。同时,卢作孚将锅炉专家李永成请来担任他的技术顾问,把魏文翰请来担任他的法律顾问。

    又如在引水方面声誉卓著的老资格专家金月后到四川后,被卢作孚聘为总船主。一些富有驾驶经验的老船主和上海商船学校毕业的许多驾驶人员来到重庆,民生公司都很好地给予安置。民生公司成了旧中国船运事业方面的“聚贤馆”。

    卢作孚爱才求贤,目光远大,又有一定的战略思想。虽然当时有些从事海运方面的专门人才,民生公司根本用不着,可是卢作孚却别具眼光,将他们一一收留,养了起来。尽管遭到公司内一些目光短浅的人反对,认为得不偿失,可卢作孚却坚持己见。他认为抗战胜利后,海运将会出现繁荣的局面,民生公司可以凭这批海运人才,由河运转向海运。做通了一些人的工作,卢作孚不但留下这批暂时不用的人才,而且给予了他们相当优厚的待遇。

    不出卢作孚所料,抗日战争胜利后,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海运业发展很快。其他一些公司由于缺乏经济技术实力,根本无法应付局势的发展。民生公司却利用抗战时期养起来的这批人才,很快在海运方面打开了局面,成为海上航运的一支主要力量。

    第75节:善用他人智慧和金钱

    作者 : 康贻祥

    民生公司不仅从长江航运走向了海运,而且经营规模比以前扩大了,而这些与卢作孚吸引、储备人才有直接的关系。

    创业者不能单独一人管天下,必须依靠值得信赖的下属,来给自己分担重任,培养和提拔有能力的下属,等于证明自己用人用到了刀口上。

    适时适度地选拔人才,不仅有利于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还可以利用这些被提升的下属,借以了解其他下属的思想状况,并据此有的放矢地做好下属的工作。

    在下属中选择人才,加以提升,并不是胡乱地选拔、胡乱地提升,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首要的一条就是,被选择、提升的下属必须是德才兼备、令其他下属所信服的人。

    一些下属在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确高人一筹,出类拔萃。但是,他们可能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经常违反工作条例,不能给其他下属以好感。这样的人有才无德,如果被你不加分析地选拔、提升上来,很难说服其他下属,弄不好大家还会产生不良情绪,给你的领导工作带来麻烦。

    一些下属善于拉拢人心,待人接物可圈可点,工作上从没有违反过工作纪律,对同事、上司和其他人都一团春风、八面玲珑。但是,这类人在实际工作中却是水平低、能力差,工作任务只是勉勉强强能够完成,且质量极差。这种无才之人,尽管其他下属都给予一些好评,但却不能提升。如果他真的被提升上来,新的更重要的工作会使他招架不住而败下阵来既影响了本部门、单位的工作,也会让选拔者感到难堪。

    更重要的是,这种无才的下属虽然因为善于团结人而受到其他下属的好评,但是,如果他真的被选拔提升了,那么,其他下属就会有意见。他们会认为:这种人只是人缘好,才能并不比别人高,反而要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