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1 章(第1/4页)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他既然完成了高欢的任务,也该追随而去了。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218

    水深火热半世繁华一朝尽

    刘丰生,这位曾被王思政的空城计吓得不战而逃的猛将,他很幸运,水xìng超棒。他勇敢地逆水而上,不过很快被城上的乱箭shè成了窟窿。落水的一刹那,我肯定刘丰生的肠子都悔青了出主意水灌颍川城的正是他自己。人总是要受上苍捉弄。

    靠这阵飓风帮忙,王思政挺了下来:失去了慕容绍宗,东魏的军队只敢在外围活动,不敢紧逼。但是更可怕的敌人高澄,亲自来了。颍川破城只是早晚的事,而高澄是来捞政绩的。

    高澄再次作堰灌水,可是堰坝很不听话,竟然三次都自行溃堤了。惩罚这种豆腐渣工程,高澄很有方法。他直接把堆土的人也塞里头去了,立竿见影,堤坝成了。

    大水再次冲向了颍川城,城里一片汪洋,士兵早已死伤无数,只剩十之一二。王思政拼死再战,终知势不可为,便仰天大哭,西向再拜,准备自刎。手下的人可不答应,忙夺过他的剑因为这剑要的可不只是王思政的命,还有他们的命。

    这缘于高澄的命令:若是王大将军稍有损伤,亲近左右皆斩!高家人更稀奇古怪的事还在后头。

    左右簇拥着王思政前来投降,高澄以礼相敬。这表明高澄的态度:我会善待每一个愿为我效力的人。

    王思政赌赢过宇文泰的信任,赌跑了刘丰生,可赢过无数回的他终于赌输了。孤守颍川城,也是王思政的一个赌局。当初宇文泰觉得颍川无险可守,让王思政换到襄城防守。可王思政非常固执,他胸有成竹地拍胸脯:贼水攻二年,陆攻三年,朝廷不需赴救。

    可守了一年多,还是赌输了。王思政本小,从头到尾只有八千人;而高澄注大,可以举国而来。以小博大、一本万利的事是有的,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何况是一年。

    东西魏打成一片,无瑕打扰侯景,可萧家子弟们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武陵王益州刺史萧纪、河东郡王湘州刺史萧誉、岳阳王雍州刺史萧(同察)这四股最大的势力为何到现在还按兵不动?

    台城被围,他们以路途遥远为由,随意拖延!

    台城被破,他们的父祖成为傀儡时,一切皆不可为,他们更有理由放弃!

    这都可以理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萧家子弟的口碑一向如此。可如今,梁武帝没了,都城沦陷了,他们终于可以甩开手脚逐鹿中原了,为何还不来找侯景的麻烦?这么多年的勾心斗角,他们等的不就是这么疯狂的一天吗!不是些叔侄们不想,而是他们已经提前打起来了,杀得血流成河!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219

    骨ròu相残--到头竟是梦一场

    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四股势力。别看梁朝占了整个南方的版图,疆域面积与北魏大致相当,可是南方开发晚,真正有人烟的地方很少,至多占半张地图。别说现在的云贵这些西南角落,便是两广、福建等地也只是凑版图而已,人口密集的也唯有长江一带。

    一句话,梁帝国的生命线便是系在长江沿岸,而沿岸的重镇全为萧衍儿孙占据。

    先说上流的益州,也便是四川一带,当家的是益州刺史萧纪。萧纪,萧家的老八,很为萧衍宠爱。当初老爷子把这宠爱的小儿子安排在这千里之外,只有一个私心:天下方乱,唯益州可免。萧纪掌控的相当于刘备的地盘,政绩颇为突出,呈给朝廷的上贡十倍于前。蜀地易守难攻,蜀人易乱好战,但思乡心重,不愿远行,窝在当地称王称霸容易,可逐鹿中原不是强项。萧纪最好的策略,应是广积粮、缓称王,静观天下变化。

    更难以逾越的障碍是,萧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