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6 章(第1/4页)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依然沉浸在除掉贺拔岳这个劲敌的喜悦中,他胸有成竹地说:“卿不见贺拔、侯莫陈乎!吾当以计拱手取之。”

    讨定关中的机会就这么与高欢chā肩而过了,而失去这次机会后,高欢却得用后半辈子的劳苦奔波偿还。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115

    高欢的劲敌

    吓走侯景后,宇文泰一马当先,抵达平凉,与众武川兄弟会聚。宇文泰与贺拔岳情深意重,情如父子,转眼却是yīn阳两隔,哭之甚恸。武川兄弟众人既悲又喜,悲的自然是哀贺拔岳之死,喜的是为众人又有了主心骨,皆曰“宇文公至,无所忧矣。”当时局势诚如都督杜朔周早日所言:今日之事,非宇文夏州无能济者!

    随后,魏帝元修的特使元毗也赶至平凉,召唤众军回师洛阳。宇文泰知道关中乃是军队的根基所在,一旦离开,哪还能存立天底之间?他便已上表:但高欢之众,已至河东,侯莫陈悦犹在水洛。况此军士多是关西之人,皆恋乡邑,不愿东下。今逼以上命,悉令赴关,悦蹑其后,欢邀其前,首尾受敌,其势危矣。臣殒身王事,诚所甘心。恐败国殄人,所损更大。乞少停缓,更思后图,徐事诱导,渐就东引。

    此话既是托词,也是实言!当时高欢已派遣韩轨率军一万准备东渡黄河,侯莫陈悦也在水洛城虎视眈眈,情势紧急。且这支军队除上层军官是武川之籍外,底下那些跑腿的士兵却是关中之人,当然不愿东去。

    但更重要的是:如不替立替贺拔岳报仇,他宇文泰有何面目统领众军?再加上各路军队未集,宇文泰便以上为由拖延。不过宇文泰还是给元修吃了个定心丸,与元毗及诸将歃血为盟,表明效忠王室的决心。元修只得以宇文泰为大都督,统领贺拔岳的军队,以期抵抗高欢。

    空跑这一套的还有远道而来的独孤信,不过他与宇文泰年少时就是好友,倒是相见甚欢,重又被宇文泰遣回洛阳与元修相连。

    安置好这一切后,宇文泰便要大刀阔斧地收拾侯莫陈悦了。他指责侯莫陈悦言而无信,与贺拔岳多次结盟,但结果却是“口血未干,匕首已发”。又上表元修讨伐侯莫陈悦,表明决心:且宇文泰自视贺拔岳与其情同父子,今仇恨未报,亦何面目以处世间。若得一雪冤酷,万死无恨!

    待各路人马毕集后,宇文泰便从原州进军,路上军令肃然,秋毫无犯,深得百姓之心。四月,陇右一带却是雨雪jiāo加,路上雪深二尺。宇文泰选择了逆水行舟,趁此恶劣天气日夜行军,要杀侯莫陈悦个措手不及。

    侯莫陈悦听闻,吓得率军退回秦州老巢(今甘肃天水),只留万人防守水洛城。此城防守形同虚设,宇文泰军至后,随即降附。侯莫陈悦更加焦急,召来南秦州刺史李弼一起拒守。侯莫陈悦把秦州让自己的这位连襟李弼(他们娶了同一家的姑娘)防守,自己跑到山中去了,以险固守。

    宇文泰又率军赶至,准备与侯莫陈明日决战。可李弼早已对侯莫陈悦无端杀害贺拔岳一事早已不满,认定侯莫陈败亡是迟早之际,夜里便与宇文泰通款,请为内应。李弼还派人到侯莫陈悦营中宣扬,“侯莫陈公yù还秦州,汝等何不装办?” 众人都以为实,皆有离散之心,至此人情惶惑,不可复止。机灵点的,便见风使舵,主动投奔到宇文泰营中去了;糊涂点的,相信了李弼的鬼话,也争相跑回秦州城去了;而留下的那些人也是首鼠两端,不再卖命。而李弼早已在秦州严阵以待,收拢了这些游兵散勇。

    侯莫陈悦一看部队人心离散,更加紧张,想趁夜与宇文泰决战。却不料双方还未jiāo战,他的部队全无斗志,自行溃乱。宇文泰纵兵奋击,大破敌军,俘虏兵士万余,战马八千。

    遭此大败,疑忌之心就重的侯莫陈悦更是雪上加霜,连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