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 章(第2/4页)  香港金融业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83070.99

    资料来源: 《香港2000》

    (3) 香港政局稳定,九七回归实现平稳过渡,经济稳定繁荣,这也是联系汇率能够守得住的重要原因。从政治层面看,由于中国政府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以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一系列政策,香港顺利实现平稳过渡,政局稳定,投资者信心增强。就连英国驻港总领事邝富达亦公开表示:“到目前为止一切正常。”这为特区政府击退国际大炒家营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从经济层面看,由于实现平稳过渡,加上“中国因素”的支持,香港经济持续发展,稳定繁荣。这一点当时就连美国大型机构投资者也不否认。1997年10月24日,美国摩根士丹利就罕有地发表声明,强调其策略员巴顿?碧斯的言论只反映他个人对后市的看法,与该公司对香港及中国前途的信心无关,该公司对两地长远经济持乐观态度。良好的经济基调,无疑为联系汇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毋庸置疑,是次危机中,香港市民和投资者对联系汇率的信心曾一度有所动摇。1998年6月联系汇率受狙击后,大量资金外流,银行体系结算余额罕有地出现负76亿元的数额就是一个明证。是次危机中,香港为捍卫联系汇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进入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之中,香港社会中批评和反对联系汇率的声音因而高涨。毕竟,联系汇率制度是特定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不可能永远坚持下去。

    1998年6月2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接受《彭博资讯》记者访问时表示: 如果取消港元联系汇率,港元汇率将可能大幅贬值4成,同时并不能保证利率会回落;而且,极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从目前的4.5%大幅提高到双位元数位。因此,特区政府无可选择地要维持联系汇率制度。

    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金融体系的冲击

    4. 广信、粤海事件的震撼

    金融风暴期间,

    包括股票、地产在内的港元资产大幅贬值,

    这对在九七回归前急速扩张,大量投资于股市、

    地产的中资企业造成极大的财政困难。

    其中,最具震撼力的事件,

    就是广信集团的破产和粤海集团的重组。

    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金融体系的冲击

    4.1 广信集团破产案触发红筹信贷危机

    广信集团,全称“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GITIC),成立于1980年12月。广信集团是广东省政府拥有和控制的综合xìng金融实业机构,并在人民银行监管下运作,主要职能是在海外及本地市场集资,以配合广东的经济发展,业务包括融资、直接投资、基建、酒店、证券买卖及投资、进出口贸易和海外业务。

    广信集团创办后发展迅速,1985年,广信为亚洲首家BOT专项广东沙角B厂提供担保。1986年,广信又进入日本“武士债”市场,融资200亿日元。1989年,中国政府决定设立10家有权发债的“窗口”公司,以政府的信誉支持政府组建的金融机构进入国际债券市场,广信因最早进入海外债券市场,成为10家窗口公司之一。1992年,广信在广州环市东路建起的63层的总部大厦广信大厦,成为其实力的象征。

    1993年,广信率先在欧洲发行债券1.5亿美元,成为首家进入欧洲债券市场的中国金融机构。该年,穆迪投资和标准普尔分别将广信评为BAA1和BBB信用等级,与国际主权评级看齐。1994年,广信成功在美国市场发行1.5亿美元扬基债。当时,公司总经理黄炎田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记者访问时表示: 他希望广信成为“中国首家商人银行”。

    广信事件被视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