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8 章(第1/4页)  三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也更加广泛。

    元末明初,张三丰嵩山访道,得习少林拳术,有感于自己所习道家丹道功夫,遂将之与武术相结合,于是辉煌灿烂数百年的内家拳诞生了。

    后来张三丰苦心求道终有所成,传说成仙。

    其著述主要为丹道,后明成祖大修武当,亦使得张三丰内家理论和丹道理论都得以传之后世。

    明中期,张三丰所创内家理论经过不断发展至张松溪时已然完善成型,影响愈来愈大。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武学也大发展。

    职业武术家也越来越多,一些主要修习大qiāng术的武术家接受了内家拳理论。

    并加以发展创新,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四明松溪原始武当内家拳风格的内家拳。

    至清末民初,由杨、李、董三人将此风格内家拳真正推广开来、大行于世。

    再到孙禄堂天下第一,使此风格内家拳彻底走上巅峰,成为国人习武的主流。因此道、qiāng二者可谓是内家拳的两大来源。

    再说少林、武当。

    少林是禅宗祖庭,林拳要禅武合一,实际上佛教禅宗禅法自有传承,主要在江南,并不在少林。

    许多外家拳也不是在少林所创,武当是道教圣地,全真分支,武当内家拳偏重于丹道、养生,但是许多武当道士只修丹道、不习武。

    内家拳现在基本可以分成两大风格:以张三丰、张松溪、王征南、甘凤池等等为代表的武当内家拳、四明内家拳,偏重于丹道、养生,讲气。习者多与道士有关,不甚追求武道。明清时,此派名师辈出影响颇大较为兴盛,及至民国时影响已然不大,反而一直受到另一风格内家拳的影响。

    在就是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这三大内家拳为代表的一类内家拳偏重于大qiāng术、实战,讲劲。

    其练习者多为职业武术家、jiāo流广泛、发展迅速。他们追求武道,有一股武者、练拳人的精神。

    清末民初,此派宗师辈出、群星璀璨、jiāo流广泛,更是带动了其他武术拳种的发展。

    正是这种大发展成为了我中华武术古往今来的巅峰黄金时期。其影响之深远,一直到今天还是国人习武的主流正宗。

    在中国武术的谚语中常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而内、外家拳法就是以该拳法在练气和练筋骨皮中以何为重来区分的。

    练气:以意导气,以气引领四肢百骸,重于练筋骨皮的拳法叫做内家拳法,它的任何招式都是以用意领先,拳脚随后,更讲究以柔克刚,料敌在先。例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拳就是最典型的内家拳。

    练筋骨皮先强筋壮骨,增加打击力度和抗击打能力重于练气的拳法叫做外家拳法,它更讲究以力量和速度克敌,以招式为先,例如:少林拳、洪家拳法、截拳道都属于外家拳。

    内家拳与外家拳有区别有联系,内家拳有内功有外功,有刚有柔。

    外家拳也是有内功有外功,有刚有柔。

    内家拳是在外家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外家拳、内家拳都有仿生象形。内家拳与在外家拳二者只有风格不同,没有高下之别。

    周坤现在拳法层次已经到了化劲的阶段!

    说谓化劲者,即练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

    是将内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

    丹经云:“yīn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

    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练神还虚,至形神俱杳,与道合真,以至于无声无臭,谓之脱丹。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是谓化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