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四、 太子复位复乖戾(第1/2页)  年羹尧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康熙否决王公大臣众意一致的推荐意见后,废黜后的胤礽一反常态,行为疯癫,便被康熙帝怀疑他是被鬼附身;康熙帝也痛惜不已,无日无时不泣涕,寝食不安。他回想拘禁胤礽那天,天色忽暗;皇十八子胤祄病死;进京前一日,大风旋绕驾前;夜间梦见已故祖母孝庄与胤礽生母仁孝皇后,她们颜色不悦;之后去南苑行围,忆昔皇太子及诸阿哥随行之时,不禁伤怀。终于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月二十三日病倒。当日回宫,立即召见胤礽,此后经常召见胤礽,每召见一次,心里便舒适一次。

    对废太子胤礽多加询顾,常有召见,与臣下的言谈中也不时流露出欲复重立之意。康熙复召诸王及大臣,屡言于梦中见孝庄文皇后及孝诚仁皇后“颜色殊不乐”,令其备感不安。而废太子胤礽经多日调治,疯疾已除,本性痊复。言下之意,可复立之。康熙徐徐言之:“近日朕暇时披览史册,古来皇太子被废往往不得生存,过后人君又莫不追悔,朕自从拘禁胤礽后,无不时时刻刻挂念,现在受命在朕面前守视汤药,举止颇有规则,不似从前的模样,想从前为胤禔镇魇,迷失心性,须要从此洗心!古时太甲被放,终成令主,有过何妨改之。今日诸大臣齐集,或为内大臣,或为部大臣,统是朕所简用,应当辅导胤礽崇进德业,方不负朕厚望,汝等王大臣需为我教导胤礽,毋致再蹈覆辙!”康熙帝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如此言语,满朝官员谁敢不从,唯诺诺是矣。十一月十六日,胤礽被释放。一切铺垫停当,胤礽顺理成章的重立为太子。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三月初十日,以大学士温达、李光地为正使,刑部尚书张廷玉、都察院左都御史穆和伦为副使持节,授胤礽册、宝,复立为皇太子;以礼部尚书富宁安为正使,礼部侍郎铁图为副使持节,授石氏册宝,复封为皇太子妃。

    (本章未完,请翻页)胤礽太子之位失而复得,复位后的胤礽大权在握,睚眦必报,清理恩怨旧债,罢免了许多阿哥党的人,康熙一任听之,任免官员,处理政务,康熙概不过问,胤礽甚至于手握上书房批阅奏章,朱笔御批的权力,这是皇帝才有的权力。胤礽利用这一至高无上的权力将大量的亲信、家奴、门仆安插于京师和各地军队中,担任要职,牢牢控制军队。康熙一言不发,任谁贬谁,任由太子决定,经此废而复立,朝局为之一变。

    康熙为了树立复位太子的威信,煞费苦心,康熙南巡先后有几个月的时间不在京城,他命复位太子胤礽坐镇京师处理一切朝政:“凡事俱著皇太子听理。若重大紧要事,著诸大臣会同议定,启奏皇太子”。康熙仍然一如既往地信任太子胤礽,对太子理政稍稍有点进步,就大加褒奖,言词甚至于过誉,康熙给太子的朱批说:“皇太子所问,甚周密而详尽,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与朕心相同,朕不胜喜悦。且汝居京师,办理政务,如泰山之固,故朕在边外,心意舒畅,事无烦扰,多日优闲,冀此岂易得乎?因稔知尔诸事谨慎,故书此以寄。”康熙为了提高复位太子地位,还打破自古以来封建国家有关皇帝和储君之间的规矩,破格树立胤礽的权威。康熙规定每年的元旦、冬至、千秋三大节,百官对皇太子都要行二拜六叩的礼节,并避太子名讳;为了维护太子的地位,不惜罢斥重臣;对儿子的挥霍浪费采取放任态度,如外出巡游,太子所用皆较皇帝上乘,东宫内花销亦高于皇帝;太子脾气暴躁,原来就有任意鞭挞诸王、众臣的行为,复位后反而变本加厉地任意处罚诸王、众臣,康熙却不断地加以庇护,视而不见,对诸阿哥的告状,不再理会,置若罔闻,甚至用刑处置忤逆太子的人;默认太子放肆地搜刮地皮,与民争利,引得天下百姓沸反盈天。总之,皇太子胤礽的一切过错在康熙处均能得到包庇,康熙不厌其烦地选撤太子的侍从,

    (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