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太子无德失储位(第1/2页)  年羹尧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且说康熙与年羹尧谈后,回到寝宫,心里颇感不适,腰酸背痛,垂垂老矣!耄耋之年了,康熙叹息,回顾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他认为自己了无遗憾,8岁登基,14岁亲政,少年时智擒权臣鳌拜,成年后平三藩、收复台湾,沙漠鏖战噶尔丹,收十万里锦绣江山于版图中,开创出康熙盛世的局面。样样足以彪炳史册,光照千秋!《清史》日“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历史也对康熙作出了高度评价。

    只是在这太平盛世的繁华背后,已是千疮百孔,吏治,国库空虚,军备废驰,水利不修,洪涝灾害不绝,难民四起,康熙下定决心,整饬朝纲,整顿朝政,皇亲勋戚、王公大臣积欠国库银两达一千万之多,国库存银只有八百万两,连战争军饷都发不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下旨让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管理户部,清理皇亲勋戚、王公大臣国库欠款,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行霹雳手段对官员欠款,不管你是皇亲勋戚还是王公大臣,命一律在短期内缴清欠款,逾期不还,即行抄家追比。逼得有的官员变买祖业、家产还债,甚至于有几个官员因还不起欠款,上吊自杀身亡,一时间还债大军络绎不绝,充斥于途。这一下钱收到了,军饷发了,河道修葺了,灾也赈了,但是也让兄弟俩成了众矢之的,站到了所有官员的对立面,胤禛被人称为“阴鸷冷面王”。这一棘手的问题才刚刚解决,按下葫芦浮起瓢,一桩震惊内外的更大的事关国运的棘手问题,太子问题又摆在面前。

    太子胤礽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诗词歌赋,而且弓马娴熟,精通骑射;长成后代康熙祭祀,并在康熙远征或远行时数次监国,才具卓越,治国理政成绩不俗,事事称旨,在朝野内外颇具良好名声,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

    但是以后皇太子却渐渐地变得骄纵与蛮横并开始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棒杀导致太子为非的属下官员,父子关系开始趋于紧张。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大阿哥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阿哥随驾。在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与皇太子矛盾进一步激化:大阿哥胤禔居心叵测,火上浇油,添油加醋地向康熙报告了太子胤礽的许多不良表现。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种种骄纵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甚为不满。这些报告有的捕风捉影,有的是不实之辞,有的甚至是诬告陷害,当然其中也有事实,但是康熙对这一切统统都深信不疑。

    最重要的是,康熙不仅为太子的不端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太子的越俎代庖,越权行事。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u00a0

    一方面康熙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挥之不去的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出塞身患重病,令皇太子与三阿哥驰驿前迎。胤礽到行宫看到父皇病态戚容,丝毫没有忧虑的样子,康熙认为这个儿子绝无君父之念,让他先回北京。当时只有16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