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进京面圣帝心悦(第1/2页)  年羹尧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且说这天,大将军王皇十四子胤禵发下谕令,请年羹尧将军西宁大营一叙,年羹尧奉谕令,一行数十人抵达大营辕门,不一会儿,中军营门大开,接官号“嘀嘀哒哒”吹响,两旁礼炮齐鸣,胤禵以军中最隆重礼节迎接年羹尧,一时中军大帐内翎顶辉煌,热闹异常,胤禵率蒙古王公贝勒,将军提督总兵,躬身揖迎,他惬意无比,进入大帐,年羹尧刚要下跪叩拜胤禵,被胤禵一手拉起,连称“不必”,分宾主落座,戈什哈上茶后,胤禵道:“多亏将军排除险阻,沿途千里络绎不绝的输送粮饷,让我军士饱马腾,兵精粮足,斗志昂扬,才能摧枯拉朽,犁庭扫穴,指顾间灭侵敌,保我西陲安宁,百姓免受异族蹂躏,将军功勋卓著,真朝廷柱石大臣也。”“哪里,这是皇上洪福,大将军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三军将士用命,冒险犯难之功,羹尧心有愧矣,未能亲冒矢石,阵斩一敌,何可言功?”胤禵一听,急忙言道:“如若后勤粮草不济,将士空腹挨饿,如何厮杀取胜,一旦溃散,恐怕本王也得顶盔篑甲,短兵接敌了,胜败之数,尚在未知耳,倘若失败,事态糜烂蔓延,西藏一地恐非国家所有了,青海、陕甘亦不免兵火耳,将军功莫大焉!”年羹尧一时无语,“这是明朝三保太监下西洋时,爪哇国贡献给永乐皇帝的一颗东珠,珍贵无比,至今二百年了,仍然光彩夺目。出征前,父皇御赐于我,我现在赠予将军,以酬大功,另有十万银票相赠,望勿推辞,不日将有圣旨下达,将军即将入京面圣,免不得有许多用度开销,聊做补济。年羹尧推辞再三,直到胤禵佯作愠怒,才不得已随手收下,再三称谢不已。

    果不其然,第三天年羹尧接到康熙圣旨,命令年羹尧与平逆将军延信、定西将军噶尔弼一道率领班师凯旋大军,即日回京面圣。当晚,幕僚汪景祺来见年羹尧,将自己的心里话面对年羹尧倾诉,汪景祺侃侃而谈,“将军圣眷日隆,此次奇功,封赏自不待言,但也从此弃文从武了,作为文臣,清正廉洁才能抚绥一方,而且,在境内可以开矿兴利,开源节流,开关征税,振兴经济,造福于民;但是作为武将的职责是抵御侵略,开疆拓土,捍卫江山社稷,但是军费供给,全依赖于国库,国库匮乏,则饷无所出,索饷兵变则屡现屡起,小则糜

    (本章未完,请翻页)烂地方,大则危害国家,但士兵月饷菲薄,仅一两银子,要养家糊口,尚不能按时下发,为何会不闹事?且士卒破关斩敌,为国立功,均应重赏,毕竟是置身家性命于不顾,舍生忘死,战死者家属还应当抚恤,这是天经地义之事,但现在各地欠军饷达三月之久,亦是平常之事,一旦外敌入侵,朝廷薪饷不继,如何差兵御敌,这是将军需要考虑之事,俗话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将军掌兵需行霹雳手段,但掌财不能不义,奖赏勇敢士卒,不能吝啬,否则如何收拢三军军心,鼓舞士气,杀敌破阵。以大义相责,可收效一时,不可久乎!”

    接着汪景祺继续说道:“前明戚继光将军,明史评价‘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平倭征虏,战功赫赫,其诗曰“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其赤胆忠心,可对天日,可是史书却也说他“弄权纳贿,行贿结交权贵,并千金购一美姬,送给当朝宰相张居正”,可是当他最终离开军队,回籍养老,生病时,却无钱抓药,家徒四壁,有如此贪戾之将军乎?明史前后矛盾吗?非也”顿了一口气后,幕僚汪景祺继续说道:“戚将军其实个人并没有贪污军饷银两,收受贿赂,也是为了行贿,但是戚将军确实是有难言之隐啊,他行贿也只是为了军队能有一个好一点的待遇,行事不受朝中无能之辈的非难和嫉功妒贤之辈的掣肘,纳贿也是为了赏赐勇敢士兵,一次战役,赏赐累十万,也不眨眼,毫不吝啬,达到了挥金如土的境地,对舍生忘死的虎贲之士,再多赏赐也是完全值得的,戚家军在当时的明军中,脱颖而出,战无不胜,攻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