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1章 凤箫,凤箫,其情绵绵(第1/3页)  孺子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追杀楚军残部的齐国大军继续西进,等大军到达荆山脚下的那个小城时,城门前,大门开着,里面无比的萧索,没有人气,在城门前一名白发老者真寂寞的坐在一个竹席子上,竹席上旁边还放着一个木盒子,此时老者他正吹奏着如同凤翼的排箫,其声呜咽而萋寥。

    “全军停止前进”吕荼看到后,眼神凝视城内的情形和城外的情形一会儿,方才眉头一皱,一招呼手,大喝道。

    众军听到吕荼的命令,迅速收住步伐,轰。整齐如一。

    老者吹奏的排箫如泣如诉,音色悲然,闻之,无不怆然涕下。

    听了会儿,吕荼神色动容,下了兵车往老者方向走去,众将见状面面相觑,也纷纷下马紧紧跟随。

    吕荼不知道眼前这位不似染凡尘庸俗的老者是何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但他看的出这位老者没有恶意,相反似乎是有求。

    排箫,是元朝时的叫法,主要是为了区别单箫(洞箫),在《诗经》《尔雅》里叫参差,在汉朝大文学家蔡邕的笔下叫大箫,在《朱子语》里叫云箫。在如今的楚国,它叫凤箫。

    许久,老者停止了吹奏凤箫,他抬头看着吕荼,这个雅致而生华发的大酒窝男人,没有说话,只是看着。

    吕荼也是看着他,没有说话,众军将见状面面相觑,不知何言,跟随过来的卫郎们则是把目光放向了周围,怕有什么暗箭之类的。

    又过了段时间,老者叹了口气,往后挪了挪,示意让吕荼入席。

    吕荼没有拒绝,躬身谢过,然后一甩衣袍,迎面跪坐。

    此时空荡荡的小城门外,这世间最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六万大军整装待发,在后面挺立,目光凝视;上百名齐国将校在吕荼身后恭敬等待;而吕荼则是和那不似染人间桃李花的老者跪席而坐,在老者的身后则是空空荡荡的小城。

    “世道艰难,都是为了活着,何必苦苦相逼?”老者开了口,其声铿锵。

    吕荼沉默,他似乎明白了老者的目的,只是他不想放弃,沉声道:“江山就这么大,容不下多个王。孤不杀他,他必杀孤。既然如此,为何不在最好的时机消灭他?”

    这次轮到老者沉默,过了会儿,他道:“他死了吗?”

    吕荼眼睛一眯,瞳孔集聚收缩:“您是说白公胜吗?”

    老者点头,吕荼道:“死了!”

    “把尸体还给我吧?”

    “孤已经把他厚葬在了栖凤坡”

    老者顿神,看着吕荼,过了会儿,把身边的木盒子打开:“此是两百多年前传闻中的和氏之璧,退兵,和氏璧归你”。

    这话一落,所有人都震惊的看向了木盒子内,两百多年前的和氏璧传说,早已经沸腾天下,只是多年消息无影,都以为和氏璧已经丢了呢,可是没有想到如今再次能听到和氏璧的消息,哦,不,是亲眼目睹到和氏璧。

    所有人都振奋的擦亮眼睛,灼灼的看着和氏璧。

    吕荼也是被震惊住,和氏璧,那可是名传华夏的第一玉,镇国玺,有得之既得天下正统之说。

    不过吕荼也不是随便被外物所能沉溺的人,他只是眼光微微一撇,接着目光清澈的看向老者:“和氏璧虽宝,但不及先生,先生才是是真宝,孤,眼睛没瞎!”

    老者闻言闭目,眼泪颗颗,他没有再说话,而是站起身,把凤箫挂在腰间,转身离开,步子迈到第三步时,他扭头看着吕荼道:“还是退兵吧?在往前,山太高了,林也太茂密了”。

    吕荼闻言神色大变,他抬头看着西面,看到幽黑蔓着云雾的群山,急忙站起叫道:“先生可是鄂君?”

    老者看了眼吕荼,然后沉默:“鄂君早已经自杀四十多年。”

    “那先生何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