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8章 变相的“推恩令”(第1/2页)  孺子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吕荼为什么要写下耕读世家这四个字给孔丘

    因为吕荼想在这大贵族社会庄园制度下建立一个稳定的小地主“乡绅社会”。

    为什么是稳定的小乡绅社会而不是纯粹的乡绅社会?

    因为贵族们不会愿意,特别是控制着大规模土地的大贵族,他们绝不会愿意放弃手中的土地和奴隶。

    他们不愿意就可能急了兵变反抗,可是就算是这样吕荼顶着风也要改。

    不过吕荼是个聪明人,他不会步子太大,他只是想慢慢的撕开一个口子,让人们逐渐接受它,就像是那“废奴”“城管”制度与梁山伯式的服装一样。

    通过实行变相的“推恩令”,把各地的奴隶变成佃农,把各地的自耕农变成小地主,把各地的下大夫转换成绅士阶层,把年高德劭者转化成各地的乡老,把各地的中大夫转化成宗族族长,把

    这样就把贵族的治理权和享受财富权分开,把人身依附和效忠对象分开,这才是吕荼最终目的。

    可是这需要一个很长很长的时间,吕荼在发动统一战争之前不得不提前试点为未来的社会建构。

    唐及唐以前是王与贵族共治天下,宋及宋以后是王与乡绅共治天下,吕荼综合考虑符合当前实际能建立社会模型是王与贵族乡绅共治天下。

    而孔丘就是他吕荼乡绅试点的领头人。

    至于编辑大字典,也是吕荼为实现大一统做的准备之一,周公用他的“仪式感”欲文明一天下,但在顽固的多重文明冲击下,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失败了。

    吕荼不想单只用周公的仪式感也不想只用秦始皇式的暴力,他要用文字的力量来实现文明的统一,而这就要从很早很早之前作准备,否则周公和秦始皇的悲剧就会在自己将来建立的王朝出现。

    临淄郊野三十里,面淄水后靠大山的一处新起的巨大立体梯形土堆矗立。

    此时那巨大若山的土堆边,搭建了几间整齐的茅草屋。

    吕荼就住在那里。

    立体梯形土堆不用说了,是齐景公的墓。

    春秋时期的墓葬皆是地上墓葬,然后搬运土石掩埋,形成巨大的山体,以掩人耳目。

    这个巨大的立体梯形土堆后面也是巨大的土堆,土堆一座座连起来就像是山的一条棱一样,巍然壮观;而在齐景公地上墓葬巨大土堆横向靠右的一里处也是一座新矗立的巨大立体梯形土堆,土堆后面和齐景公那边一样,是排列成线的一个个巨大土堆,这些立体梯形土堆最终连成了山的另一条棱。

    这两条棱像人字形的下面两条腿一样,最终汇聚在中央那最大的一个立体梯形土堆,那个土堆不是别人的,是齐国的开国之祖,姜太公的地上墓葬。

    此时除了齐景公和齐悼公阳生的巨大土堆上没有长树,其他的早已经森木参天了。

    吕荼望着最高青郁之气浓厚的“太公山”,心中微微叹气。

    就在这时,狗吠声和喘气声袭来,只见四只滚圆如同后世阿拉斯加犬的小狗在头前开路奔跑着,它们后面是拿着小弓箭的快速跑着的吕渠,在吕渠后面则是两名时刻守护的细柳营卫士。

    四只小黑狗是大黑之子,大黑前月就老死了,老死那一天吕荼和吕渠好不伤心。

    细柳营是跟随吕荼游历诸侯国的基层门客组成的,忠心武勇自是不用细说,所以吕荼便让他们成了自己野外“皇家卫兵”。

    至于原来守护国君的虎卫,在扩编成虎贲大营后,则是成了“卫戍部队皇城军”,而原来的“卫戍部队皇城军”临淄大营则成了和细柳营一样在临淄周围可随时能被吕荼调动的精锐部队。

    当然现在临淄大营正在孙武的带领下与晋国人作战,否则驻扎在吕荼守丧的地方可不只是细柳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