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残疾的孩子(第1/2页)  蹩脚诗人流浪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灵魂的残疾,相比身体的残疾更可怕!”

    “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残疾的孩子!”

    这是我看过这部影片后,最想告诉朋友的两句话。

    与《听见天堂》这部电影邂逅,就像此时才提笔述评一样,中间隔了许久的日子。此刻,回想起来,当时心血澎湃的情绪早已经如晨雾般被风吹散,弥留在脑际间的只是一片空白,那么如此叙述还有什么意义存在呢?我想这个问题需要你我共同探讨!

    我大概是个感性的人,情绪特别容易波动,虽然谈不上感春悲秋,但对比那些理性占据上峰的人稍微有些泛情,因此对于这部影片的第一感受与直接心情,仍是激烈碰撞的,打个通俗的比喻,当时观看的感觉就是火山爆发,情绪随着镜头的特写与流转而跌宕起伏,这正是一部影片带给观众的最佳享受。只不过,这部片子带给你的冲撞与激昂,是彷如下潜到深海时的沉静与内敛,是恍如读一本书时的静谧与含蓄,而不是故意挑逗和刺激你的五感。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并不乏那震撼心灵的细节,不缺那一鸣惊人的转折。或许,这即是最难表演的艺术,就像悲剧永远不如喜剧那样博人眼球,正如红酒不如白酒那样炽烈倾醉。

    是不是事后隔了一段时间提及,情感少了一些?这是当然,但是思路和挖掘的东西,我想比当时更加深邃与理性!

    暂时,不论艺术表现形式的优劣,我只想在不透漏剧情的前提下,与大家探索一下这部电影的内容。主人公意外失明,来到一个只有声音的世界,正如古人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主人公少了一色,势必在听觉上更加敏感,进而挖掘与培养自己的天赋。但集固执、偏见、世俗于一身的残疾学校校长成为主人公的反对者,这是个年过花甲已知天命的老盲人,深知社会的生存法则,所以他用自己一生的经验与偏见,培养出更多的像他一样的人,这愚蠢到极致的价值观,正如现在一些父母一样!然而,与校长这个角色相对应的是主人公的教师,他不是盲人,而是一个身心健全的人,相比校长的固执与偏见,这位教师则表现出更多的怜悯与慈祥。因此,校长对盲人学生是强加自己的意志,而教师对盲人孩子是奉献自己的父爱。有时候,对待生命的态度,往往就决定了完全不同的结局,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我想不胜枚举!

    我从内心觉得,主人公始终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残疾人,就算他身体是残疾的,而灵魂是完整的。与之相比,那些只为自己谋利的政府官员来讲,他们身体是健康的,而灵魂确是残疾的。

    所以,“灵魂的残疾,相比身体的残疾更可怕!”

    艺术,这个抽象的话题,虽然在影片中没有那么直白流露,但却无处不在,影片似乎让观影着看到的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而艺术加工的痕迹更是无从可寻。试想,你现在闭上眼睛,关闭手机和电脑,用耳朵去聆听这座城市,你会听到什么?同事间百年不变的老话题,楼下汽车的轰鸣声,以及熟悉的公交车转弯时的鸣笛声,楼道里呜咽难述的喧闹声,你听到的这些是艺术吗?能感动他人么?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么?答案毋庸置疑,当然不能,因为你的耳朵已经失聪,已经听不到风穿过树梢时的呼啸声,一片叶子跌倒在地上的清脆声,一丝丝雨滴轻扣窗户的绵柔声..........!恰恰这些艺术式的声音与情景,在这部影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正是这部影片家喻户晓的原因。此时此刻,我想这部影片,对于一个盲人观影者来讲,也能够感同身受,且引起共鸣的吧。亦如,影片中主人公与小伙伴在电影院度过的幸福时光,那一句终身难忘的对白,那一声印上时代烙印的配音,那仿佛在哪听过的音效等等,都是每个影内与影外人所追求和挚爱的艺术。

    但这些艺术本来就是现实中的冲突而产生的,正如你办公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