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太阳下无新鲜事(第1/4页)  攀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安雄城,担得起那一世长安的名谓。

    哪怕大唐之前数去的那些个朝代,不去论述那皇位上姓甚名甚的跌跌转转,这座屹立在东海大陆偏东一大片广袤肥沃平原上的万年古都,依旧是东海的第一雄城,远超北方那日益强大的北周王朝的都城洛阳。即使是这几十年里,大唐北面的北周一改甲子前年年献贡称臣的颓唐国运,朝中文臣武将中兴之才辈出,北周两代雄主励精图治之下,隐约之中已经有了与大唐分庭抗礼的几分意味,而北周王朝也一改甲子前对大唐王朝的谦卑,从皇室到朝廷官员都不再自称北周而改成大周。饶是如此,长安城上百万的居民依旧有着已经流淌进骨髓血液的骄傲,不论是官宦富贾,亦或者是商贩走卒,长安城的人民充斥着天朝上国都城子民的优越与自豪。

    恢弘庞大的帝国城池东面某一片陋巷贫居之中,有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巷子。早些年的光景,有一个在大唐朝廷中仕途不顺的户部文官遭到同僚排挤,皇帝一诏旨意之下,那个以诗采斐然而著称,受到户部老尚书推荐的文官便骑着一头毛驴,踏上了贬谪江州道的漫长路途。途径这条小巷,那个曾被户部老尚书赞道“胸腔满文采,居天下有甚难”的官员终于体会到坎坷的滋味,道出了那句极为著名的“京都居,大不易。”

    可哪怕再是不易,这条长安东城普通陋巷里的百姓们也会依旧努力艰苦又豪迈勇敢地活下去,正如其他无数大唐百姓一样。

    陋巷邻近着东城的菜场,菜场又靠着东城运河,长安城内四通八达极为繁华的运河枢纽就像这雄国心脏中奔腾不息的血液一般,河上终日繁忙望来的船只见证着这座繁华都城的磅礴生机,陋巷出去打个弯儿便是鱼市,于是小陋巷有一个极为难听的名字,烂鱼巷。

    几年前,烂鱼巷中来了一个瘸了腿的书生,不知是落榜之后灰心丧气还是为何,那书生虽说是个瘸子,却不似其他读书人那般肚里攮着一股酸腐气,跛足书生待人和善谦恭又能言善辩,他在这烂鱼巷租了两间老旧破败的木屋,在这没几人识字的陋巷里开了一间私塾。书生家世或许颇为富裕,周边贫民的适龄孩童读书一律分文不取,只收一些日常的茶米油盐。虽说如今的世道也是好笑,发奋读书以学识抱国的读书人似乎越来越少,用各种奇淫巧技一夜暴富的商贾和引世人瞩目的伶仃大家逐渐成了如今俗世间年轻一代心中的梦想。但是烂鱼巷中的百姓心里还是觉得自家娃娃腹中能有些学识总是好的,于是几年下来,周边百姓的子嗣孩童几乎全部在这烂鱼巷里的私塾里跟着跛足书生读书识字。

    秋天的长安城已经一片爽朗的清冷天,上午暖洋洋的太阳照在私塾里年幼学童们的脸上。私塾里坐着大约十来个年幼的孩童,有男有女,此时学童们正用稚嫩的嗓子大声朗读着儒家初代大夫子先生所著下的《知学格言》,虽然那位温和淳厚的跛足先生此时正和教授以及那个新来的女孩坐在屋外的长凳上,但孩子们依旧摇头晃脑,读得极为认真。

    跛足的私塾先生正是儒家当代的大师兄苏天关,身边的女孩正是东海桃花岛上面馆老板陆大嘴的独女陆小玉,陆小玉身边还有一个温婉的姑娘,是陋巷私塾聘请的年轻教授李浅栀。

    李浅栀出生江南道上某个名门大族,年幼时就已通读儒家经典,才气甚高,诗文在江南道文坛之中也颇有名气。虽然大唐国风开朗豪放,女子读书并不罕见,可是想要如同男儿郎一般参加科举kǎ一 shi依旧不能,在家族出力资助之下,李浅栀孤身奔赴鲁国求学。万年来偏安一偶的诸侯小国,不论哪朝哪代,这国力孱弱紧接东海的诸侯小国始终无人敢碰,哪怕国力巅峰的大唐依旧以兄弟朝的名义待之。原因很简单,这个领土不大不小的诸侯国正是那遍布世间的儒家根基所在。李浅栀凭借着自己的学识与才华进入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