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前记一 发簪与铜钱(第1/3页)  古董珍珑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上元元年,长安城,太极殿东堂内。

    正东而放的紫檀木桌案上,一位锦衣华服的女子正在微蹙着黛眉批阅着奏折。西侧的龙榻之上则横卧着一位身着明黄色龙袍的男子,此时他虽然单撑着头,面朝着那位女子,却紧闭着双眼,表情痛苦,两位宫女正在为他掐按着头部,似是缓解着他的疼痛。此人正是唐高宗李治,那位伏在案前替他处理朝政的则是刚刚取得皇后地位的武则天。

    近半年来,李治身患风眩头重之疾,目不能视,难以操持政务,于是武则天乘插政治,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逐渐掌握朝政。前段时间,为了向朝大臣昭显自己的史底蕴,政治才能,武则天向高宗提出了《建言十二事》:“劝农桑,薄赋徭;给复辅地;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南北尚禁浮巧;省功费力役;广言路;杜谗口;王公以降皆习《老子》;父在为母服齐衰年;上元前勋官己给告身者无追核;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这十二条建议,涉及范围很广,与政治c经济c军事c社会各方面都有关系。最近,武则天则执着于蛊惑李治使用“天皇”称号,与她的“天后”武氏并称二圣,而两人皇陵的选址就成了她眼下最为迫切的事项。

    “报”

    传宣声响起,一位公公佝偻着身子,踱着碎步进到堂内。他瞄了一眼龙榻之上的皇上后,转向桌案前的武则天低声言道:“启禀皇后,前去查找陵园龙穴的左都御史严大人和郎将狄大人刚刚归来,二人此时在堂外求见。”

    “竟会这么快,他两人怎么会一起回来?快,快宣入堂。”武则天一听派出去的两名心腹已经寻得陵园龙穴归来,兴奋地随扔掉了毛笔,站起身子对着那个公公急切地吩咐到。那公公应诺了一声后,便转头跑向门外。望着那人领命后急奔而出的身影,武则天脑海浮现出了五日前太极殿的景象。

    当时唐高宗李治坐在龙椅之上,武则天则坐在一旁的凤座之上。殿立有两人,居左的是“司天监”太史令李淳风,居右的是名扬天下的术师客卿袁天罡,两位善度天的奇人异士数月前奉高宗之命前去走山访水,为高宗和武后踏勘选择陵园龙穴,凯旋归来后,于今日前来太极殿复命。

    “两位爱卿这一趟辛苦了,不知二位可为寡人寻到了那以安后事的万年吉壤?”李治望着殿前的李淳风和袁天罡,身子不由地向前倾去,迫切地问到。一旁的武则天更是双眉紧锁,目不转睛地盯向他们。

    两人对望一眼后,袁天罡率先开口回道:“启禀万岁,草民当时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意之处。无奈之下只好去到关,一夜,正当草民子时出来观看天象时,发现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星相交,于是乎我急忙奔上山峦,发现此处山形沟壑所呈的地相,正是'九龙捧圣'之貌,实在是一块'栖龙息凤'的风水宝地。不可失,时不再来。草民担心第二日天相有变,恐怕之后再难定位。当时我定准方位之后,边却找不到东西做记号,只好摸出一枚铜钱放在龙眼之上,盖上浮土,以便日后寻到。”

    李治和武则天听后极为满意,相视一笑,对袁天罡赞不绝口。之后,二人又望向李淳风期待地问到:“爱卿那边情况如何?”

    “回禀皇上,武后。臣接旨后便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经历九九八十一日,在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从南向北,那石山好像一位仙女平卧在蓝天白云之下,有紫金之气萦绕其上,仙女面貌清晰,五官齐全,肚脐都也具备。更让臣惊奇万分的是,那仙女两腿稍稍分开,间还有一淙清泉终日流淌不息!此乃亘古罕见之吉象,于是臣赶紧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插入土,留下标记。”

    李治一听龙颜大悦,他盛赞着袁天罡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