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1章 科技的意义(第1/2页)  科技主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但其实完成所有软件部分,甚至直接开发一套智能程序对于主脑来说只是短时间消耗一部分运算量而已。

    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云辉才没有推出机器人软件与系统。

    但他没想到的是,仅仅解决机器人的机械部分对于现在的社会分工模式也有些太超前了。

    当然,出现的这些问题就如同汽车淘汰马车淘汰马夫一般,这本身就是一种发展,社会自身会调节解决所有伴随出现的一些小问题的。

    只是,当改变完全超出了社会自身的调整能力,那会发生什么?

    比如将化肥农药与农业机械送给古代人类,古代人可以凭借这些提升生产能力,摆脱饥饿,过上温饱幸福的生活,但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事实上古代人平穷与饥饿与生产力没多大关系。

    古代没有化肥农药机械,农田产量虽然低但是每户五口百田绝对足够满足温饱并且有足够的剩余购买其他生活物资,穷与吃不饱与粮食产量真的没什么联系。

    从汉代传承的一家五口百亩田的模式在当时的生产力下绝对保证温饱甚至富足,至于吃不饱的原因可能是苛捐杂税,可能是土地兼并,可能是交通不发达导致物资匮乏,可能是天灾,也可能是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导致农产品价值不高,但与粮食产量真的没什么关系。

    古代人的生活质量真的不是粮食产量提高就提高的,但是化肥农药以及机械确实可以让他们生产力提高,古代人可没有资本家卖不出去就倒掉的思维,粮贱伤农同样不可避免。

    这些粮食也绝对不会被浪费,丰富的产量会刺激人口的爆发增长,人口爆发反而又加重了每个家庭的负担。况且只是粮食产量提高了,与之匹配的交通c医疗c教育等等一切依然处于落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人口爆发同样是一场灾难。

    因为当时的社会结构与分工模式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多的人口,然而产量的爆发增长根本没有给他们任何调整的时间。

    况且即使古代人掌握了化肥等生产技术,但他们没有配套的体系,比如采矿技术,采矿业需要配套的交通机械等支持,意味着只有少数合适的地区可以生产化肥,比如具有露天矿藏与发达水路运输的地方,然而交通环境差导致这些化肥生产出来只能当地消化。

    粮食丰收导致粮贱,丰收的农民却只能依靠打工填补家用,而化肥等生产物资肯定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即使20世纪都还存在黑煤窑,可想而知古代如果发展工业面对是如何的血腥。

    云辉推测完后被自己的推测结果都吓了一跳,如果化肥农药农业机械技术交给古代人,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些技术掌控在极少数人手中,成为统治资本,然后以此发展血腥的原始工业,最终获得争霸天下的资本,然后可能没有然后了。

    先进的技术可以让人更好的生存,但前提是利用得当的技术。

    比如机器人技术,云辉只拿出机械部分,社会勉强可以调整过来,但如果直接加上配套的软件,社会根本没有调整的时间与空间。

    事实上社会的调整能力是有限的,因为每次调整都意味着一部分利益集团受到损失,在新的利益集团未形成之前,没人出面抵挡这些抗拒力量。

    更先进的科技确实能让人更幸福的生活,前提是没有在科技的更新换代中掉队,当一项科技太过超前,导致90以上的人掉队的时候只会给这90以上的人带来灾难,而另外不超过10的人口,他们既然能跟上更新换代的角度,以他们的能力,即使没有科技的更新换代他们依然在社会的最顶层。

    况且人类还没有遇到科技倒退问题,但发展到一定程度科技倒退是肯定会发生的,就像古代人得到农药化肥技术,凭借这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人口得到爆发,当有一天突然失去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