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章 文明之心(第1/2页)  科技主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云总,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人才不足,即使能解决星际通讯问题也没有实际作用,人太少了,完全无法构成一个完善的社会,即使有母星的信息支援也不行,我们使用的互联网就有接近两千万的从业人数,加上硬件厂商,研究人员,以及附属配套行业。

    单纯的一个互联网就需要几千万的从业人员才能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这还是几十年发展获得的成就,而几万移民构成的小型社会连芯片都无法生产出来,高级的科技不是一两个人玩的转的。

    那是靠规模堆出来的进步,一两个人是无法推动的,人口不够就意味着科技无法发展,除非我们只满足生存和扩张,等人口足够了再解析母星的科技再进一步发展。”

    人类的发展,从遥远的时代就已经开始,历经上百万年,从猿人开始偶然的砸出石头,利用尖锐石头,到后来学会打磨与制作石器,认识的工具的重要后开始发展工具,再到燃起第一个火堆,简单的符号几率,到文字的形成

    人类的进步从未停止过,只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加快或者变慢进步的脚步,比如战争,文艺复兴,科技大爆发等,人类就这样磕磕碰碰的走到了二十一世纪。

    然而现在的成就可以说都是在几百年内取得的,甚至集中爆发在最近的几十年,很多人甚至认为这样的发展很诡异,上百万年的历史竟然只在最近的几百年取得爆发式的发展,甚至很多人认为是外星人推动了人类的科技发展。

    其实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很简单,还是人口问题,上百万的历史其实人口数量很有限,又分布在世界各地,人口都是以小部落形式存在的,根本没有任何交流,一个小部落可能只有几十人甚至更少,还要面对其他野兽的威胁,人类生存的很艰辛。

    几十人的小部落除了要打猎,制作工具,还要一部分人参与巡逻战斗,事实上维持这个小部落不灭亡都已经很艰辛,更别提发展科技。

    直到弱小的部落灭亡,某些部落发展壮大聚集一定规模才形成了大部落模式,才有一定发展的条件,但是当时生产力水平有限,有限的人口靠捕猎满足不了生存需要,只能发展种植养殖,为了获取生存资源就已经耗尽部落的所有精力。

    接下来是部落间的战争,以及融合,之后形成一定规模的社会群体,才有了一丝发展的可能性,只是当时的人类还是太弱小,生存能力太弱,经常一场灾难死亡一大半,文明的发展不具备延续性和交流,即使勉强发展也是发展后再倒退,再发展再倒退。

    文字的出现,让文明有了延续性,解决了生存危机后形成了无数小国家,只是生产力依然低下,为了争夺资源不得不进行战争掠夺资源,生产,准备战争,战争,一直循环,消耗了文明所有的精力。

    直到庞大的国家形成,才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稳定性延续性和交流,才有了一丝发展的可能。

    从秦朝人口3000万,到西汉时期1500万至1800万,到东汉初下降到3500万,东汉后期才重新突破6000万,从黄巾起义爆发到三国鼎立形成,人口又只剩下约2300万,随后起起伏伏到隋朝重新恢复到6000万。

    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後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到宋朝初建时估计只有4000万,其境内仅3000万左右,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人口超过1亿。

    蒙古灭金和西夏造成空前浩劫,北方人口损失高达80,仅剩1000余万。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到14世纪中期增加到8500万左右。

    明初的人口不足6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但明末的天灾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