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 电视台采访(第1/2页)  科技主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林圆圆,怎么是你。”

    “陈友佳,怎么你也来这里啊。”

    “别提了,接到电话说这有个修电器的就来了,上次更离谱去采访个能打个锄头菜刀的,领导非要做关于工匠的节目,可哪那么好找。”

    原来两人是同学,毕业后分别到两家电视台工作,新人只能跑这种冷门的栏目。一个是被云辉做的小金人吸引,决定过来采访,另一个则是岳缘打电话叫来的。

    林圆圆因为找岳缘抱怨刚来电视台工作太幸苦,到处找工匠采访,结果都是一些没什么技术的,而岳缘也顺着话题提到了云辉,结果林圆圆就过来了,听岳缘介绍云辉最起码也比打锄头的强,大不了当来和岳缘团聚一下了,毕业那么长时间没见过。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你收看的是xx卫视为你带来的工匠系列记录片。

    央视报道的大国工匠系列纪律片,讲述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c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宝剑锋从磨砺出。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c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网上流传高手在民间这样一句话,我台随后推出系列纪律片民间工匠。

    本集我们介绍的是来自民间的工匠云辉。

    我们在一个乡镇找到了这位云辉先生,可是他在做自己的事情并没有理会记者,当然我们遇到过太多太多这样的事情,最优秀的工匠几乎都能做到不为外物所扰做自己的事情。

    所以我们今天这一集并没有直接采访云辉先生,而是将摄像录音设备架设到这个不大的工作间内,虽然工匠工作起来不会被人打扰,但是我们也不想打扰到一位沉心在工作中的工匠。

    “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云辉先生把一辆车拆成了零件,现在顶着这一堆零件思考着什么事情,难道说在修车吗,好像跟我们报道主题不符,刘老先生你觉得呢。”

    刘老先生是节目组请来的嘉宾,一位刚过60岁的的老技师,其工作年龄从那个特殊的年代开始,基本和自己的年龄一样。而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做一做50年,50年无失误,50年如一日,没有如大国工匠中报道的那些人光辉璀璨,但是也绝不逊色。

    “这是一台最普通的车,但是已经被拆成零件,只能从外壳中看出是一辆微型面包车,从视频中看所有能拆的零件都已经拆下来了,事实上拆成这样即使找来原厂的装配工人也装不起来了,因为原厂生产也只是把各种设备加上去,比如发动机,一般都是外购的直接装上去就行,比如车载的收音机等电器,都是外购的,然后装上就行,任何维修也不用拆成这样,如果不是一名真正的工匠做这件事情,我都怀疑是在拆废品。”刘老先生说道。

    “嗯,我刚视频中看到车外壳上的车标了,五菱宏光,现在网络上称之为豪车杀手。”一名美女说道。这位年轻美女是节目的另一位嘉宾,如果只是主持人和刘老的话两个人,特别其中一个技术工匠的老人,老人只是讲解下技术问题,而如果主持人一个人就显得太单调,所以请了一个美女明星做嘉宾,能活跃节目气氛,也为了能让这样冷门的栏目吸引一下人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