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章 爱情就像一根刺(第1/3页)  一块白丝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转眼一年过去了,杨辉在清水村扶贫期满,要走了。铺开的一摊子,眼看就要没人管了,人们担心会半途而废,群众心里没了底,闭上眼睛想想,村里这几块料,每一个能担起这份责任。

    刘万明c范长贵几个人到了镇里,直接找到书记:“俺这个村究竟你们还要不要,刚说百姓有点盼头,杨辉一走,还不跟过去一样没人管了吗?”

    书记摇了摇头,无奈地道:“人家下来扶贫一年的期限,也不是莫个人定的,谁也挡不住啊。再说了上边下来的干部,有几个愿意在下面干啊,也只有杨辉。可是,已经期满,人家理所当然地要回城啊。”

    “书记啊,你给县里说说,俺们村离不开他,让他再续一年吧!”刘万明道。

    张书记想了一下:“这样吧,你们回去写个东西,说说你们的要求,我到县里也好说话。想个万全之策,我再征求一下杨辉的意见,人家要是出心不愿意呆了,这事也不好说。”

    “没事,张书记,这一年多打交道,杨辉我了解,他不会拒绝的。”

    “那好吧!你们回去准备吧。写好了给我递过来!”

    就这样全村人联名上书县委,要求杨辉留下来,没办法,县委只好将杨辉调到了吉祥镇,当了副书记,还是分管清水村的工作,这样一来,老百姓心里又吃了定心丸。

    有一天,县里来了一个官,对了,徐志伟,杨辉的同学,还有一个人叫张进财,也是杨辉的同学。徐志伟对杨辉道:“有个项目不知你们愿意做吗?”

    杨辉问道:“什么项目,说说看!”

    徐志伟道:“前几天,张进财找到我,对我讲有一个农业项目,挺有发展前途,问我做不做,我想到了你——”于是,我们两个人就来了。

    “志伟,你具体说说,是怎么回事?”

    “嗯,对了,金财,你自己说吧!”

    张进财道:“我是个生意人,这你知道!这些年老跑东北,在生意场上认识一个sdzh县的业务员叫刘向前,我们谈的很投机,来往挺密切。他告诉我,他们那里种枣树挺发财,有个品种,名字叫冬枣,脆甜可口,号称天下奇果。在当时一斤枣子能卖六七块,种枣树的可发财了。我一听,感到惊奇,当时咱们这里最好的枣子也就是块儿八毛的。是什么玩意这么贵!这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意人吗,就是向钱看。哪里有钱就往哪里钻,于是我就跟着他去了他们那里,到了那里一看:哇!真的,枣树成方连片,方圆几十里地都是枣树。那枣子长得玛瑙般大,像葡萄般一串串挂在树上。刘向前顺手摘了一个递给我:‘老张,你尝尝。’我用手绢擦了一下,把枣子放到嘴里一偿啊。那个脆c甜,伸着大拇指赞不绝口。

    那一天正赶上那里举办冬枣节,客商云集,大车小辆排满了道路两旁,前来购枣的商贩川流不息,目不暇接。醒目的大牌子上写着:“天下奇果,沾化冬枣。”

    看了以后,我笑着对刘向前道:“老刘,你们这里的人可真会吹,天下奇果,不就是一个枣吗?”

    “哎呀,老张啊,这里还有个故事呢:有一年,有人将这枣子带进了中南海,让总书记品尝,总书记偿后,随口而出,真乃天下奇果!因此而得名。”

    我笑了笑:“看来是名不虚传啊!”

    “那可不!御封的。”刘向前煞有介事地道。

    “嘿嘿”

    说到这里,张进财憨厚地笑了笑,接着道:“当时他就想啊,我们这里也是枣树之乡,要是把他们的冬枣引进来,一定能发财。带着这个想法,我买了点枣子就回来了。回来后他就找到咱们同学,徐书记。

    徐志伟接着道:“嗯,没错,听了张进财的想法,我第一个就是想到了你杨辉!随即张进财把拿来的枣子让杨辉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