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章 第二场经义(第1/2页)  气运神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郑氏随然只是简单了挨了几下板子,本应修养几日便好,谁知郑氏竟然当晚染上了风寒,一时间郑氏怒火攻心竟然真的卧床不起。府里的下人都传郑氏刻薄寡恩糟了天嫉。

    其实这些与王明阳与而脱不开关系,当日王明阳将郑氏背回房间,让小童顺便将郑氏的气运吸走。自然倒霉的郑氏直接来个一病不起。

    几日后,王明阳再次回到了考场上,一进学院教室,王明阳便成了重点。学院内无论学子还是教书博士纷纷主动向王明阳打招呼,这便是文明的作用。甚至谢老头亲自叫去王明阳,希望能将原稿从他家墙上搬走。

    王明阳翻着白眼,“谢老祭酒要是不怕家父打上门,尽可去拆了我家院墙”。

    谢铎尴尬的笑了笑,“开玩笑,开玩笑的”!谢铎当然只能想想,要是真敢把吏部尚书家墙院拆了,不易于打脸王轮,可以想象王轮会如何暴怒。

    陈夫子一如既往的板着脸,梳着一丝不苟长发,一身儒杉摆弄的整整齐齐。先是一番慷慨陈词的演讲,然后便是勉励学子,“今日进行第二场考试,望诸位学子以真实水平相待,老夫可不希望自己的学生靠舞弊得来的成绩”。

    为了防止泄题的事情再次发生,谢铎奏请了魏帝。最后魏帝全权命谢铎独自出题,出题后立即悬挂于学院圣庙内,直至一个时辰前方才取出,就连陈夫子在没打开前都不知道内容。

    当众人看到题目后,“先是一愣,接着又皱眉苦思,皆因那题目看似浅显,实则暗藏玄机,很难下笔”。

    小胖子捅了下王明阳,“王兄,怎么样可有把握”。

    王明阳全程稳坐不动,打开试卷的那一刻果然如同自己之前所赌题目一般。只见那纸上赫然写着论述《孟子》一篇文章。

    “宋人有闵c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是关于孟子揠苗助长的故事,学院的众位学子当然听过此事,但经义要求以此阐明义理,那就要有一定的火候。

    “这也太难了吧,是谁出的题目,还让我活不活”,这是所有甲等学子的心声,既要紧扣主题,又要阐明自己的思想,还要让试卷老师眼前一亮,往往那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却是最难阐述。至于那些不求上进的乙等之后索性放弃答题,胡乱答上一番。

    王明阳拿起手中毛笔,轻轻的在砚台上点了点,于是写到。

    “今有宋人忧其苗,助把拔之,自德喜,焉不知至之死也。天下之道,无不望其成者。今有拔苗者为见,助之害之。以此为鉴,切不可拔苗助长,断其根。事物自有规律,期之盼之助之害之,事与愿违尔,欲速则不达也”。

    “窃以为天下之大,处事于理c尊其律,扶其根方为上策,此为善事尔”!

    王明阳洋洋洒洒的谢了足足千余字,写完后将手中的毛笔放下,伸了伸懒腰,此时众人还在奋笔疾书。王明阳的动作自然引起了陈夫子的注意。

    陈夫子走到王明阳面前,轻咳了一声,见王明阳已经洋洋洒洒的谢了千余字,于是好奇的看了眼。

    很快陈夫子便点头,轻轻的说了句,“不错”。虽然言语稚嫩,但在此年纪能有此见解,也是一篇佳作。当然与王明阳创造的传世作比起来,便有些不够看了。

    既然陈夫子已经看完试卷,那王明阳也不再耽搁,直接交卷走出了考场。

    一旁的小胖子,看着王明阳离开,惊掉了下巴,“这也太神速了,不愧是本人看中之人,才思如此敏捷,倒是有几分我的才情”!

    杨慎见王明阳以交卷,一时间竟然急上心头,甚至不小心污了卷子,幸好此乃学院测试,如若在乡试中必定落罢。杨慎急忙调整心态,再次投入到激烈的考试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