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偶像(第1/2页)  微小说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方已通过您的好友申请。

    1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拿到了一位自己一直非常喜欢的作家的微信。为了能够跟心目中的偶像进一步接触,甚至抱有一丝幻想,能和人家成为“平起平坐”的朋友,我立马迫不及待地发出了添加微信好友的申请。

    等待回复的过程显得忐忑而漫长。一方面希望人家按下“同意”键,一方面又担心着一旦对方通过,自己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去“搭讪”。

    半天之后,突然弹出一条消息:“对方已通过您的好友申请。”

    我望着空荡荡的对话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我超级喜欢的那个作家?我现在是他的微信好友了哇!”

    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就是恨不得马上参加一场同学聚会,然后在觥筹交错间云淡风轻地炫耀一句:“你们刚才谈论的那个作家,我有他微信哦。”

    2

    很显然,我幻想的事情根本没有出现。

    我既没有和偶像热络地攀谈,也就更没有什么一见如故成为挚友。相当糟糕的是,由于我连个招呼都不敢打,我们自加了微信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交流。

    ——也并非是我不想打招呼。只不过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该怎样介绍自己。在“偶像”面前,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没有做过任何一件拿得出手的事情,能在此刻成为自己的名片。

    唯一的变化恐怕就是,我可以随时看到偶像的朋友圈了。他昨天去了哪个城市旅行,今天又吃了些什么,偶尔的挣扎和调皮——我都能看得到。这大概也是唯一能让我觉得自己离偶像很近的事情了。

    随着微信里的各路大神越来越多,才发现原来大神之间都是互相认识的。今天新加了一位特别厉害的作者,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人家和别的“大神们”,很早以前就一直在评论区互相打趣儿了。

    微妙的是,越厉害的人,发朋友圈的时候,越是“无所顾忌”。考虑到他们的朋友圈连我都能看得到,那大概就是人家没有屏蔽任何人吧。反倒是我这种普罗大众,在微信里有了越来越多大神之后,变得越来越不敢发朋友圈了。

    “屏蔽”这个功能的发明,其实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你心中的软肋。真正强大的人,从来不会屏蔽任何人。只有那些想要靠朋友圈伪装强大的人,才会在每一次都小心翼翼地“分组可见”。

    当别人作为嘉宾出席各类高大上的论坛、在朋友圈里宣传自己的新书,自己每天发的动态,无非是今儿又发现了一个特别好吃的火锅,或者终于通过了一门考试……跟别人比起来,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大写加粗的low。

    所以到后来我就干脆把朋友圈里所有的大神都屏蔽了。

    不仅如此,看到人家发朋友圈,甚至连赞都不敢点。或许不要冒泡,自己还能安安稳稳地潜伏在别人的朋友圈里,一旦哪天点个赞,让人家看到是个不认识的low逼,估计就会被直接删好友了吧?

    我就这样以怂得不能再怂的姿态沦为了一个伟大的“旁观者”。

    我们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就是当认识了许多厉害的人之后,自己也会变得更厉害。而事实上,这些不过是被自己当作吹嘘的资本,在一次次的吹嘘中,不仅欺骗了别人,更蒙蔽了自己。

    3

    原来真的有很多人,是靠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微信好友数量,来追求一种虚妄的成就感。

    就像是在网络尚不发达的年代,总会有人热衷于收集各种名片。他们不仅用充满功利的态度把所有交情都量化计算为“人脉”,而且愚蠢地认为所谓“人脉”,不过是一个联系方式。

    事实上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在你真的遭遇挫折深夜无助的时刻,通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