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相髓心生 相随心灭(三)(第1/3页)  穿越之杏林春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恒恩早就等不及,忙将手伸平,掌心朝上。

    木辛轻轻将药丸放去,就见手心处,静静立着几枚青豆大小的药丸,通体褐色c外形圆整光滑c表面致密滋润,未见任何异色。

    轻轻一闻,一股淡淡的药香,沁人心脾。

    “木神医,这是?”孙恒恩惊讶,这丸子似药非药,药香味儿大,又有红枣的清甜。单看形状,有点像是进贡的丸药,但又有明显的不同。

    木辛微笑,“这便是刚才所熬中药制成的成品,有柴胡c干葛c羌活c白芷c黄岑c赤芍c桔梗c甘草c石膏并生姜和大枣,我叫这药丸为‘柴葛解寒丸’,主治风寒,目痛鼻干不得卧c头疼恶寒无汗c脉浮而洪之症。”

    孙恒恩听罢,不由讶异挑眉,“这般精致的药丸竟是些寻常药草制得?听着木神医方才所说药名,似是大夫们常开的治疗风寒的方子?倒是多出了生姜c大枣,好像还有赤芍?”

    木辛不由点头,孙恒恩不愧为皇家药商,果真是有两把刷子的。“不错,正是如此。”说着把瓷瓶放在柜上,又从另一药橱里拿出一瓷瓶,同样倒出几粒药丸,药丸大小和形状与先前药丸一般无二,颜色却成了黑亮色。

    不待孙恒恩开口,木辛便介绍道,“这是‘风寒去疼片’,有葛根c麻黄c桂枝c芍药c甘草c生姜和大枣。治风寒在表,头项强痛,背亦强脉浮,无汗恶风,而下利者;并治。”木辛笑笑,“还有。”说着一连开个几个药橱。

    当五个大小一样的瓷瓶摆在长柜上,一溜圆整透亮的各色药丸摆上时,孙恒恩已不知如何开口了。

    只留耳边木辛清越的嗓音,“这是升麻c干葛c芍药c甘草c羌活c防风c荆芥c连翘c白芷c川芎c牛蒡c石膏加生姜c红枣制成的,治阳明伤寒,中风头疼身痛,发热微恶寒,无汗口渴,目痛鼻干不得卧,及阳明发斑,欲出不出,寒暄不时,人多疫证之时。”

    “木神医,这,这”孙恒恩咽了咽唾液,平复下心情,“丸药向来难制成,一般是宫里和达官显贵人家,甚至是钟鸣鼎食之家才用的起,神医,你怎会,又如何能制得这些?”

    木辛笑笑,并不奇怪他会问这些,从古代醒来的这些时间里,从四处游历的经历中,他自然知道这个时候的大兴朝,丸药的珍贵,也深知此时医学的一些贫瘠和不足。而且明白自此以后的数千年的华夏文明积累c传承c发明甚至是创新中,形成的医学上的百花齐放c百家争鸣,医术上的攻坚克难,疾病上的攻克成功,成品药上的发扬光大等等,任何一项成果出现在这个朝代c出现在此时的这个世界上都是一种奇迹,都会令人称奇。

    但是医术为人,造福百姓本就是为医者的医德,“但愿世间常无病,哪怕柜上药生尘。”从古至今皆如是。木辛从遥远而来,虽不知如何得此际遇,但上天垂怜厚爱,他又怎会不把自己所学所会,所知所想用于世间,造福一朝百姓,去践诺他曾经的誓言“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呢。如此,方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良心。

    “药丸难制,确实如此,”在古代,工具c材料c器具,都是贫乏的,木辛也是用了近三年的时间,不断用不同的东西反复尝试,才慢慢摸索出来,在上个月刚刚实验成功,制成了一批用于风寒c风热的药丸。“我也是最近刚试炼出来的,核算了成本c工序等等,发现所用银两并不多,反而比直接开方抓药还便宜些。药丸效果经过不同人群的试用,也是很好的,有预防c治疗快c便宜c省时省力等优点;百姓大众都能用的起。”

    “想必,孙老也听出来了,几乎每副药中,都有生姜和大枣。不知孙老可认同‘药食同源’的说法?《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