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98 援驰(第1/2页)  大明之帝国再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安庆城内的士绅百姓们第一次直接面对面看到天子御容,或者受到他的注目,向他举手为礼的军民,固然感到无上光荣。即使挤在人丛背后,看不见天子本人,只看到擎着大旗的旗手和抬着肩舆的舆夫,也同样感到非常兴奋。

    大明三百年,正统观念深入人心,天子的神圣早已深入人心,大明天子的一个眼光,一个动作都能激起他们无穷的力量,更何况天子还带了一支大军过来讨伐叛逆,安庆城至此无忧矣!

    阅兵式的入城仪式,大大鼓舞了城中军民抗争的士气,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

    同时亲征大军也带来了大量的粮食布匹,一车车装满麻布包的粮食从码头的运输船上取下,有骡马驮着运入城中,这是给安庆城的储备粮食,防止城池被围后断粮。

    入城后朱由桦关心九江战局,当夜便召集督师堵胤锡、靖南侯黄得功、总兵张堂功、朱成功,督军使陈邦彦、总兵张名振、安庆知府萧干等文武到督师行辕内,询问战况并商讨讨贼策略。

    战争锻炼人,没有天生的统帅,即便朱由桦是个熟知明史的穿越客,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前世的他不过是个伪军迷,所以只能在战争中一步步地学习,一步步地成熟起来,至于最后能成长到什么地步,那就要看造化了。

    安庆距离九江只有三百余里,顺流东下几乎一日可到,对于前线的战况堵胤锡了解的比朱由桦君臣要多不少,当初他一赶到安庆派就出了好几波督标营游骑,往返九江与安庆之间,随时传递前线消息。

    他将得到的军情信息一五一十的奏报给了朱由桦,让朱由桦大体弄清了前线的战况,知道九江暂时还未失守,心下稍稍宽慰。

    询问完战况后,众文武便开始商讨讨贼事宜。

    靖南侯黄得功带了两万近五个营头的营兵随堵胤锡入了安庆,他豪迈勇敢,急于见功,主张立即出击,与叛军堂堂正正的野战,以获全胜。他以“亲征大军兵多将广,此刻士气高昂,若久拖不战,士气必定衰落,于军不利”为理由,要求亲帅本部兵马做先锋。

    黄得功的建议陈邦彦也赞成,并表示:“兵家有迅雷不及掩耳之说,亲征之议既定,迟出不如早出,如今我军兵威将广,粮饷充足,士气高昂,定可一击收取全功。”

    年轻气盛的朱成功请求与黄得功一道做先锋,领本部水师船队一举攻灭叛军的水师,断其归路。

    其他张堂功、张名振等人也先后发言,意见基本一致,都主张立即出击,与九江城的明军内外夹攻,力争将左部一举歼灭在九江城下。

    唯有老成谋国,心思谨慎的堵胤锡主张持重而行,援守并行,耗尽左军粮饷,等其军心大乱之时,再内外联合,尽起全军,一股击之,可稳操胜券。

    堵胤锡的话得到了安庆城内的部分保守派的的赞同,份量之重不容忽视,众人意见不一,朱由桦思虑再三,决定折中一下,

    他起身拉起挂图,摆好沙盘,面色严肃的开始给诸将分配起了战守任务。

    朱成功部三千水师营负责功灭叛军的水师,将叛军的船只,和船上的粮饷物资全部缴了。

    张名振部分出三千水师,负责将黄得功部将田雄的五千营兵运送至九江上游的蕲州,负责截断叛军归路。

    安庆城内在留五千别部负责守城和随时待援。

    剩余一万营兵由黄得功亲领随同朱由桦的八千御营亲军马步炮队一起从鄱阳湖北岸南湖嘴码头登陆,沿着庐山,行军到九江南部地界,防止叛军闻风遁入南昌府,争取将左部叛军围死在九江城东,长江岸边。一举歼灭。

    其他江北三镇原地驻守,严防山东,河南一代驻防的左军,自从进入十一月以来,完成了迁都,连败了李闯后的清廷开始动作频频,屡次派兵深入淮河一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