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28 阴差阳错(第1/2页)  大宋九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康加快了自己的行程,纯粹是他狐狸般的狡猾天性帮助他做出了这个决断,实际他并不知道敌人的信息传递能力早已超出了常规。

    虽然饶风岭离大散关还隔着几百里地,但在当天晚,赵柬便拿到了散布在各地的暗探们发回来的当日最新情报,出于对大散关情报的回应,他当即派出侦骑缀着杨康这一行人马追了下去。

    这说起来有一个缘故。

    以前赵柬在衡州收伏的那个衡州驿守史道传,其人虽然贪财怕死,不过倒有一样好处,那是绝对地服从强权。赵柬带他来到成州之后,一时也无法从西和州的宕昌寨弄来多少秦马让这个史道传喂养,便挑了“与愿宝典”一个看似不起眼实际极其重要的事务交给史道传来做:驯养信鸽。后来黄蓉用白雕传的作法已经庶几类此,只是那一对白雕的获取和驯养工作会让每一位军事主官都望而生畏,止步不前,远不如信鸽来得便捷。

    史道传得了都统此令,当真是听到纶音玉旨还要心,带领手下一班人,那五个老弱驿卒,日以继夜c废寝忘食地大搞技术攻关。

    虽然史道传以前从未饲养过家禽,甚至连鸽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是此人天生有一种动物感性,在陌生的鸽子领域里自学成才,迅速掌握了一系列基础知识,又在成州官府的政策扶持下如鱼得水,终于在嘉泰元年腊月冬孵育出了第一批可敷使用的短程信鸽,其后分别于嘉泰二年八月c嘉泰三年二月成功培养出了第一代c第二代长程信鸽,由此形成一批稳定的良种,一举填补了国内动物学c遗传学c仿生学c动力学c通讯学c地磁学等多项学科的多项空白,各项技术指标均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零的突破,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虽然历史一些国家都有过使用信鸽的纪录,甚至在北宋一位宁夏将军的部队也曾经采用信鸽来通讯,却都远远不成州这一次规范化c系统化c科学化地成建制运用。赵与愿在少林寺里得知此事后,还特意下发嘉奖令,并亲自给第一代信鸽命名为“神舟一号”。

    在此向大宋帝国老一辈的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赵柬在灯下翻阅着探子们从巴蜀各地发回来的谍报,脑子里时不时冒出一些稀古怪的念头,因为即使是赵柬,对于信鸽的大规模使用也是头一次,能在当天了解到发生在遥远地方的消息,这对于一个生活在信息不发达社会的人来说,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

    当他看到有暗探报称远在数百里之外的简州今日“米价十,铜价倍十”,意味着市面稳定切正常,赵柬不由得想到饶风岭粮官往军营里买的米偏贵了,居然要十五个大子。又看到西和州暗探记录下来的一次铁器交易,说是从成州官营的“成记铁铺”卖过去的一把菜刀被当地那些藏人c西夏人以三百五十贯银钱买去,赵柬的大脑立刻短路,停歇了好一会才回过味来:看样子自己要实行差异定价策略了。

    一部分暗探由于路途太远,在一天时间内还无法到位,所以只是发回“在途”c“即到”这样的信息,只有往重庆府方向去的暗探声称在路遇到了朝廷新任的四川宣抚使程松一行。

    赵柬皱眉沉吟片刻,决定明日再次下山与赵汝愚商讨此事。

    这时,从秦岭大散关发回来的第二条情报引起了赵柬的注意。

    原来,那个在大散关卖梨的暗探散集之后收拾梨筐回家,先把第一条情报誊录下来,拴在信鸽脚放飞回饶风岭,今天的任务算是完成了,然而在这个暗探心里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搅得他吃饭不香,睡觉不着,偏又想不起来有什么异常。

    为了检验自己的工作是否存在失误之处,暗探在心默念赵柬从“与愿宝典”里摘录下来的“情报事务要旨”的第一段话:“置疑!情报人员的不二法门!”于是暗探先把自己置疑了一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