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幸福的定义(第1/3页)  宵深伊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接到家人,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便坐上机场快线前往我的那个“小家”。

    在电车上,母亲说:“为什么不叫出租车走,你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还让他们挤这种东西?”

    面对母亲的责怪,我只能解释道:“我们五个人一辆出租车是装不下我们的。rb的出租车贵的可怕,从机场到我家打车估计也要将近1000人民币,你们的往返机票也才只有三四千的样子吧。”

    母亲表示惊讶,不知道说什么好。

    机场快线到了日暮里,我们便下车,五个人勉强挤进一辆出租车里,车子启动,缓缓向池袋的方向驶去。

    “不是在rb打车很贵吗?我们坐地铁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打车?”母亲说。

    “到了市区就不碍事了,这里去我家可能只有6000多日元吧,人民币大概三四百吧。”

    “这么贵!快让司机停车,我们坐地铁回去吧。”

    “没关系的,我在这里的薪水一个月有20多万日元呢。也有一万多人民币了。收入高,物价当然也高了!你把这三四百当国内的三四十就好了。”

    这时,不说话的爷爷突然开腔了:“哼,这就是人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好,社会主义好。读书不用钱,看病不用钱,房子政府分配,工作政府分配像rb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人吃人!”

    “爸,你就少说两句吧。只要默默在这里过的好,就行了!”父亲说。

    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爷爷是一个坚定的马列信徒,认为社会主义远强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爷爷从小对我的教育就是社会主义对穷人好!

    其实爷爷说的也并无道理,爷爷并没有什么学历。十八岁从一个小县城被分配进西安的国企大工厂里当工人,照样可以娶妻生子,养活爸爸和两个姑姑。房子也是政府分配的,只是改革开放之后,家里之前所居住房子的被拆掉了,但职工在厂里买房还是便宜的,便有了我现在的家。

    两种主义孰好孰坏我并不想做任何评论,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见解。我并没有在完全的社会主义体系中生活过,我也无权去评论那一切。也许当时的人们虽然穷,但诚然道德水准屹然不是今天能比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也许也只有当时才可以做到。

    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应该想一想我们到底丢失了些什么。譬如道德伦理之类,曾几何时,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已成常态

    也许爷爷的那个年代虽然生活的贫苦,但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活的是快乐的。

    大概有半个小时,我们到达了池袋。我带了家人参观了我这个“小家”。

    “真可怜,这么小的房子。”家人异口同声的说

    虽然我在中国的家也不大,祖孙三代人住在一个98平米的房子里。但还好是三室一厅,也足够居住。

    “就这么小的房子也有4000人民币的房租?”奶奶问。

    因为之前家里给我寄生活费的时候,我把生活费用的开销都告诉了他们,4000元人民币的房租当然也包含在其中。

    “因为地段好,而且rb人为什么工资这么高,还不是因为物价贵。”

    母亲打开冰箱,看了看冰箱内的食物,说:“你在rb这么多年,每天就吃这些东西?一点营养都没有。”

    我朝冰箱里望了望,里边只有一些面包片还有一大桶可乐还有几罐里拉罐啤酒和在中华物产店买的速冻水饺和速冻汤圆。

    “其实偶尔也出去吃的。”我说

    参观完房子,我便带着家人去不远的酒店,开了两间房,让他们居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所租的房间太小,根本住不下这么多人,只能委屈家人住酒店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