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真假难断 二(第1/3页)  第二十三尊佛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黄辉是下午二时到达丁思成的接待室的。

    丁思成按照老规矩,由黄辉坐在茶几的西侧,自己坐在东侧。仍然是一壶清茶,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黄辉的茶几前放了一个烟缸。这可不是个一般的烟缸,它是扁矮的四方形青铜烟缸,底款刻有“大明宣德年制”。据丁思成说,它是清早期仿制的,价值不下于十万元,用如此高贵的烟缸,既是丁思成坚持在接待室内用旧器的特点,也表示了他对黄辉的尊重。

    黄辉今天来是为写“华物语”的绪论征求丁思成的意见的。按照丁思成的观点,所有古玩都与国传统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必须对国传统化有一个总的概括。黄辉对此原来是这样写的:“国传统化是华明演化c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物质和风貌的历史化,它包括民族历史上各种化c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其最为突出的是儒道佛大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一个‘仁’字。仁者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兼爱天下,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实现‘仁’就要倡导礼c义c智c勇,就要遵循‘纲四常’。道家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道’字。所谓‘道’,就是真理,就是以自然的本体应于人世。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入世彻地,出世通天。佛家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空’字。它主张清心寡欲,见性成物,以心的觉悟来认知宇宙人生,代表一种心游物外c超凡脱俗c自我牺牲的人生境界。佛学思想侧重于出世精神。这种思想的汇合,形成了以重视人格与强调和谐为特征的国传统化的主流。大凡有代表性的物古玩,都可找到国传统化的痕迹。比如反映在图案c饰上的吉祥如意,往往是一佛二仙人物,四山水五走兽六花鸟,而后者通常要么予以人格化,要么给予神化,要么幻化成仙境。”

    丁思成听后,说出了自己观点:黄先生的概括已很精辟,但是,老朽以吹毛求疵的角度,仍要提出几点愚见。

    其一,以往一般认为有字记载的称为化,无字记载而有物作为标志的则称为明,其实,明在广义上也是化。在陶器上,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有良诸化c龙山化等,距今千年左右的有大汶口化c河姆渡化c北阴阳营化c马家滨化等。玉器方面也与此类似。青铜器化稍迟一些,一般认为国青铜器时代始于五千年前的齐家化。作为《易经》基础的八卦,传说是伏羲在午年前发明的。故所谓华明五千年之说是值得商榷的。黄先生刚才概括的传统化的时限,虽是国家权威部门认可的,可与我理解的化时限相距甚远。

    其二,黄先生概括的传统化的儒c道c佛,者不是同一时限。佛教在东汉时期才传入国,距今只有两千年。儒家思想是春秋时期孔子最早创立的,比佛教要早百年左右。道家思想则是国化最早的源头。黄帝就是道家,他跪拜广成子问道的故事,距今不下于五千年。

    其,梁武帝曾提出道c儒c佛教融通的主张,把道家的“无为”c儒家的“礼仪”和佛教的“因果报应”融为一体,认为教的教理基础都是以人心向善为源。老朽以为这虽有道理,但仍属肤浅之论。其实,在类似于原始宗教的华民间信仰,古人认为所有动植物乃至山川c河流等万物都有生命和灵魂,且每一类生命都由一个神各司其命的,所谓山神c树神和各种花神就流传很广。这种万物有灵论又为人鬼相通c人神相通信仰开辟了通道。虽然这种原始化的积淀不够系统,但它却为道c儒c佛提供了一个基址,否则我们就难以理解佛教一传到国,就为国人迅速接受并长盛不衰这个事实了。

    当然,老朽的想法只是零星碎片,再也没有精力构建体系了。所以,为了避免人为的难度,黄先生仍可以按有明确字记载的商代为传统化的主要开端(所谓夏化一直处于模糊之没有定论),有可能的话,对老朽上述的想法去伪存真,稍加细化,如此一来,你对国传统化的概括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