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稀世瑰宝 二(第1/3页)  第二十三尊佛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约十分钟后,车便来到九里山。夏华有好几年不到九里山来了,这里已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原先的荒山已变成一片被枫树掩映的别墅群,取名“枫叶尚郡”。夏华这才记起韦大海曾告诉他,有位头脑灵光的外地农民企业家见这座荒山因闹鬼而无人问津,便打通了市c区有关方面的关节,以很低的价格租赁了四十年,建造了一百多幢小产权别墅群。古人常以桃木驱鬼避邪,但桃花开放的季节太短,而进口的红枫以及经过改良的优质国产红枫,躯秀叶红,不仅赏心悦目,且驱鬼避邪的功能不输于桃木,里面再点缀一些四季常青绿叶乔木和花卉,让人更觉多姿多彩。夏华看到这片景象,不由得想起一句名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在李四毛的引领下,夏华在山顶的一栋层高别墅前停下车。别墅前院的大门半开着,两旁各有一犬,一只是藏獒,一只是牧羊犬。主门用的可能是密码锁,李四毛按了一串数字,门随即而开。

    进门后,李四毛请夏华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说要向老板禀告一下。夏华点点头,朝四周打量起来,觉得客厅布置得格调高雅,空间馨香充溢,还隐隐传来琴声,心有些惊奇。

    李四毛进了客厅东边仅有的一个房间,须臾之后,便笑咪咪地走出来说:“夏老师,看来您还得等一下。”

    夏华心想:这老板谱也摆得太大了,竟不出来迎客!他有点好奇地推开半掩的房门,一刹那被里面的景象惊呆了——原来这不是房间,而是琴室。但见一位长发美女,身穿一袭洁白的连衣裙,正在专注地边弹着古琴边唱着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琴音宛约悠扬,歌声情意绵绵,那女子的神情似乎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对夏华的到来浑然不知。歌毕,女子双合十,快速移步到夏华面前,深鞠一躬:“我弹琴从不半途而断,怠慢您了,请多见谅。”说完,请夏华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亲自为他沏上了正宗的龙井茶,并递给他一支烟,也不帮他点燃,自己先抽了起来,抽烟的姿态娴熟而优雅。

    她居然抽烟?夏华对抽烟的女孩没有什么好感,他边点燃边打量着她:她大约年近十,身材颀长,脸色略显苍白,端正的五官,最为突出的是那双又大又黑灵动的眼睛,开合转动之间都似蕴含深意。如果硬要挑不完美之处的话,那就是她眼角有几条若隐若现的鱼尾纹,这也许隐匿着她不简单的人生经历;还有就是她的神色太冷,即便是刚才表示歉意时的浅浅一笑也是稍纵即逝。夏华有意想考一考她的知识程度,呷了口茶,说道:“请问姑娘刚才弹唱的《春江花月夜》原创是谁?”

    “夏大师大概不是指歌曲的原创而是指诗的原创吧。他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张若虚曾在江河市隐居过一段时间,《春江花月夜》正是他在江河市隐居时创作的。他是诗人第一个对月亮提出了哲学的思考,人与月亮最初是在怎样的情景下相遇的?人与月亮到底谁先发现了谁?短暂的人生和永恒的月亮谁的思念更有意义?夏大师,见笑了,我这是在班门弄斧,不当之处,请多指点。”

    这一席话让夏华掂出了份量,他不由得对她肃然起敬,微微点了点头,道:“姑娘知识渊博,见解非凡,真可谓才貌双绝。敢问姑娘尊姓大名?”

    “夏大师可不要讥笑我,小女子只是飘零一叶,才疏貌平,姓白名冰,一身清白的‘白’,冷若冰霜的‘冰’。”

    夏华觉得名如其人,正准备作自我介绍,白冰玉一摆,道:“您的大名江河市尽人皆知,在古玩界如雷贯耳,本人虽孤陋寡闻,但对您并不陌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