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66.老人的增加(第1/3页)  平淡为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古代对于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与之相比,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识字率甚至不到百分之五,许多贵族都不认字的情况都很多,这就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区别,不过随着打印机的出现,对于欧洲人来说,显然是更为实用的,毕竟他们的文字几乎都是由拉丁文字母演变而来,没有什么比他们更加适合实用打印机了,而中国的文字成千上万,打印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虽然印刷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真正得到普及的还是欧洲,通过印刷术,让欧洲的识字率赶上了中国,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来自于文字上的胜利,起码在普及度上,拉丁文确实胜过了中国本土的文字,这一点,日本也同样是如此。

    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普遍喜欢使用汉字来书写,甚至使用汉字书写被认为是上等人的象征,可到了明治维新以后,为了普及文字,便大量的开始在全民中间普及平假名和片假名,这是一种通过中国书法演变而来的文字,各有五十个音,加起来是一百个,外加上浊音之类的,总计不超过一百三十个,从而将汉字大量减少,以使文字得到普及。

    不过日本在使用这种文字的过程中,发现如果单纯用平假片假来代表文字,会使许多文字趋于相同,一个读音会联想到两种意思,这种事情就非常麻烦了,尤其在正式文件中,会经常给人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日本还是保留了大量的汉字进行书写。

    不过进入新时代以来,日本想出了另外一种方法来取代汉字,那就是把那些英文单词直接用平假名、片假名翻译过来,不再像曾经一样,把美国翻译成米国,而是直接用英文america变成平假名,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记忆,以此来方便文字的使用,不过这样使用也有问题,那就是英文和日语有的时候会搞混,到最后英文就会变得特别难学,因为两种读音是相似的,有时读着读着便也纠正不过来了。

    而与此同时,韩国也同样是如此,在二战结束之前,韩国一直作为日本殖民地在使用日本,而背地里则是在使用汉字,后来独立之后,为了普及识字率,同时也是为了脱离中华文化的影响,开始大面积的使用韩国的圈圈字,与日本相比,对汉字的废除还要彻底,最后直接导致韩语许多文字你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解释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然根本就看不懂,就比如名字,很多人的名字,用汉字写完全不同,但如果读出来却一模一样,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汉字来区别双方的名字,所以后来韩字也进行了改变,在韩国人的身份证上,姓名一栏,除了他们的韩语名字之外,还会有一行汉字。

    这就是为了区别每一个人名字而使用的,不然你要如何区分这五千万国民呢?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还是需要汉字来进行区分,同时韩文也严重阻碍了韩国的文学创作,因为就那么几种圈圈字,你让他怎么去创作好的文学呢,所以直到现在,你也很难听说过一个十分有名的韩国文学家,其主要原因便在这里。

    一个国家,如果会有优秀的文学家,他的文字必须得兼容并蓄,拥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就像英语,根据时代的变化,他能创作出行的词汇,而不是钻在老字典里,使用只能使用百年前的那一套,如今的大英字典,几乎年年都要增加上千个单词,这些都是英文强大生命力的表现。

    除此之外,你还能看到在如今的欧洲,许多小国所使用的文字,已经开始慢慢丧失了活力,比如荷兰、奥地利、捷克、意大利之类的国家,他们国家现在许多新的语言,已经开始完全翻译德语、英语和法语来作为一个新事物的单词,这种现象在如今的欧洲非常常见,从好的一面来说,是促进了欧洲语言的统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看得出,这些国家的文字确实已经开始处于衰退的状态了。

    而汉语也同样旺盛,基本上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