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58.徐清的应对(第1/3页)  平淡为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曙这个名字或许大家很陌生,但若是说宋英宗,或许大家就会比较熟悉了,是的,根据正常的历史轨迹,赵昕其实应该是死在那场瘟疫中,跟他的弟弟一样早夭的,但因为徐清的存在,成功避免了这一切,所以宋仁宗也就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绝嗣。

    说起来中国历史上皇帝其实并不容易绝嗣,但宋朝和明朝却总是绝嗣,崇祯皇帝,嘉靖皇帝便是如此,宋英宗、以及宋高宗之后的宋孝宗也同样都是因为前任皇帝绝嗣而成为了皇帝,这在其他朝代是很少会发生的,毕竟皇帝三妻四妾,这么多的女人,又怎么可能会绝嗣呢,但宋明两代也确实是如此,所以按照历史的记载,宋仁宗所有的孩子全部早夭,最后迫于无奈只能召见宗室之子进入宫廷,充当养子,算作是储君,但宋仁宗内心还是一直期望自己能够有自己的孩子出生,然后担任下一任皇帝。

    但无奈历史总是残酷的,宋仁宗到死那一天,他也没有一个健康的孩子能够活到成年,所以迫于无奈,只能把皇位传给了赵曙,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现在赵昕讲他提拔为总督,也不知道算不算是命运的循环了。

    不过赵昕选择赵曙担任总督,也是事出有因,毕竟按照宋朝的宗室规矩,宗室子弟想要有什么作为是很困难的,前有百官遮挡,后有皇帝监管,大多数宗室子弟到最后都变成了尸位素餐之辈了,所以想要找到好的人才,本来就非常不容易。

    而赵曙显然是宗室之中的佼佼者,首先是他非常的孝顺,在家中虽然只是十三子地位不高,但为人纯孝,对待父亲和母亲还有家中长辈都非常的得体,除此之外,赵曙还非常喜欢读书,这在宗室之中可是很不常见的,而且如今虽然只有二十余岁,但凡是跟他见过面的人,都莫不被他身上的儒者气质所折服。

    除此之外,赵曙为人还非常好学,四书五经虽然称不上贯通,但也能算是粗通了,且生活上也非常简朴,明明是亲王之子,且是嫡子,按照宋朝典章制度,生活显然是十分富裕的,更何况工业运动之后,宋朝的亲王们日子可谓是好了许多,像赵曙这样的亲王之子,自然也是获得了无与伦比的经济地位。

    但赵曙却没有因为财富而迷失自己,平日里经常穿着普通的衣服与门人、文士们见面,同时还非常守礼,作为皇室宗亲,对待自己的老师却从来不敢轻慢,每每都是执弟子礼,这显然就是尊师重道的表现了,从这几个方面来说,赵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也难怪宋仁宗当年会在那么多的候选人中选定赵曙来接自己的班,而现在赵昕也会将目光放在赵曙身上,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或许就是说的是赵曙这样的人了。

    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赵曙在原本的历史上应该会是皇帝的,而徐清却是知道的,对于赵曙,历史上的评价很简单,那就是孝顺,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个孝顺,在中国古代,这几乎是对于皇帝最好的称呼了,毕竟古代社会,以孝治天下,一个君王能够被评为纯孝,也可看出他在官员心中的地位了。

    而在实绩上,这位皇帝做的其实也不差,宋英宗在位时间并不长,大概只有四年的时间,便匆匆病死在了任上,但这四年的时间,宋朝首先没有与西夏和辽国开战,维持了宋仁宗留下来的太平局面,其次则是让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给中国人留下了这部历史著作,同时重要韩琦等人,使朝堂继续保持宋仁宗时期的方正,国家大政可以说是平稳过渡。

    同时赵曙继续任用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鉴于仁宗以来的弊政,赵曙向执政宰辅们提出了裁救积弊的问题,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还下诏将各品级官员的转迁年限加以延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冗官”现象给朝廷财政造成的压力。为广纳人才、为国选贤,赵曙命宰执大臣推荐才行之士以充馆职,这也是宋英宗在位时所作出的贡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