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79.平衡之道(第1/3页)  平淡为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昕从父皇赵祯那里离开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深夜了,等一回到自己的宫廷之中,赵昕并没有立刻入睡,而是吩咐宦官去了一趟政事堂,找的自然就是徐清了,要想把毛戡鉴从现在的位置上拉出去,这可不是皇帝一个人就能做得了主的。

    从理论上来说,一位地方总督,他的品级放在现行的品级制度中来说,大概相当于上二品,这是一个以前不曾出现过的品级,主要原因就是如今宋朝随着国家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官职是越来越多,原本在宋朝能被称为官的,总共就几万人,而现在宋朝的官大概有十几万,这还没算那一百多万的公务员呢,这些人都需要有品级,原本九个品级,一正一副总共十八级,还可以对付,但现在却不够用了。

    有的时候为了区分地方上谁的级别要大一点,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年轻官员和年老官员之间的差别,有的老人家当官当了三十多年,兢兢业业,就快退休了,也才正七品,并且这个正七品从他二十年前上来之后,就一直在这儿没有怎么动换过,但职位却在不停的便,地方教育司长,地方法司行政长,他都当过,但品级却还是原来的品级。

    而一个刚刚上来的小进士,基本也是这么一个官,然后就在底层不同的地方轮换,到老了,也还这么一个品级,这就不太好了,毕竟教育局和公安局之间的权利还是有差别,领导之间谁大谁小也需要区分,都是正七品,那国家有事的时候,或者当地知县需要几个部门联合行动的时候,谁当主事的那一个呢?

    大家官阶一样,自然是谁也不服谁,到时候事情得不到解决,各个部门之间还容易产生龌龊,对于国家来说当然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后来经过朝廷的商议,便在如今的现行的官阶制度上,再加上一个上品,既一个品级,分为从品,正品和上品,如此一来,原本的十八级就变成了二十七级,跟现在共和国的官员级别差不多,也算是够使了,而总督,便是上二品,属于地方官员中与直辖城市同一级别的官员。

    而徐清则是上一品,其余宰相则为正一品,以此来凸显出宰相的地位,一个国家的一个时期,只允许有一位上一品宰相存在,如今执政的宰辅,自然就是徐清了,根据如今宋朝的规矩,一位正五品以下官员,徐清的行政命令就可以直接开除,而若是正五品以上的官员,则必须要获得皇帝的同意才能施行手段,理论上来说,皇帝是没有权力开除官员的,他只有权任命五品以上的官员,开除的权力在宰相那里。

    这样一来,双方都掌有一部分的权力,互相之间形成一种制衡,徐清若想要一位官员上任重要职位,就必须要获得皇帝的同意,而皇帝若是只想任命小人亲信,则宰相有权利将之开除出去,远离朝堂,这样一来,双方形成制衡,就会使国家趋于平稳,不会在君臣之间出现动乱。

    为此徐清还设计了一套制度,那就是宰相的去留并不由皇帝来决定,如果徐清离开宰相这个位置,那么接下来的宰相将由群臣来推荐,最后会有三位候选人,他们大多数身负名望和能力,然后在群臣中也担任领导者的地位,拥有着强大的威信力,不然即便当上宰相也很难服众。

    这样一套制度,颇有点英国君主立宪的感觉,让皇帝不能抉择最高官位,只能由官员们自己来决定,然后在这推选出来的三位中,皇帝有权利可以选择其中一位,从这一点上来说,宋朝的皇帝相比起英国国王来说,权利还是要大得多,但是并不像原来那样,皇帝可以任命任何一个官员去担任宰相,只需要给他一个参知政事的头衔,一介刚刚考上进士的年轻人都可以获得巨大的权利,这样的事情在以后是不可能发生了。

    这样一来虽然会给许多天纵英才带来麻烦,但对整个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毕竟臣子都是通过抡论考试出来的,相互之间也可以监督,总之水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