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45.道路的进步(第2/3页)  平淡为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城市流往小城市,带动当地的发展,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情。

    除此之外,内燃机的发明也带动了汽车市场的商业化,原本汽车只是单单存在于实验室中,是因为汽车这种东西体积太过笨重,并且对道路的要求十分的高,一般的道路根本不适用汽车这种东西,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内燃机的发明大大缩小的汽车发动机的大小,而发动机的缩小,也让汽车终于不用再像大卡车一样,占据如此广阔的面积,这直接方便了汽车在城市里的运用。

    而道路系统在最近几年时间里也在快速的进步着,原本一座城市里面只有一条水泥路,可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一座小城市中,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道路都已经变成了水泥路,更别提那些大城市里,基本水泥路已经实现了大城市覆盖百分之八十的水准了,也就是说,一座大城市中,大部分地方汽车都已经可以使用了,而且汽车本身的传动轴以及刹车系统等结构都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一个商业化市场的汽车时代自然而然也就到来了。

    刚开始的汽车,自然不可能存在卡车之类的车型,毕竟这种用于拉货的汽车,需要非常强悍的发动机,而如今的发动机,要么推力大,体积大,要么就推力小,体积小,这两种发动机显然都不可能用到卡车上去,还因为如今的钢铁水平也不足以支撑一辆汽车背负十吨以上的东西在路上行驶,十分有可能会出现断轴的事故出现。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今公路建设系统并不完善,这么重的车子开在路上,是十分有可能造成路面塌陷的,这种情况十分的危险,并且在道路修建上,无论是轨道还是公路,都有一个东西叫做沉积冗余的数值,这个数值偏高,就会导致公路出现曲线,甚至直接发生锻炼。

    什么叫做沉积冗余,理解起来也十分容易,简单点说,就是一条道路修好了之后,当一辆载重五十吨的汽车往上面开的时候,其重力必然作用于公路之上,火车也同样是如此,但是地形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除了岩石结构的区域之外,还有许多松土、地下水密集的地区也需要修建铁路,在这种地方修建铁路,基石是非常薄弱的,长此往复的将重量压在上面,必然会使松土开始渐渐向下挤压,地下水也会逐渐在地下变形,到时候就会出现塌陷,或者公路洼陷的情况出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科学家们就研究出了沉积冗余这一个数值来确保建筑物在大地上的平衡。

    后来这一项数据便开始慢慢在公路系统和铁路系统上推行,最后延伸到所有建筑物上,变成了一项十分专业的指标,其中最出名的几项建筑物,也可以看出沉积冗余的作用,那就是比萨斜塔,这便是因为建筑师在建造塔的时候没有思考当地的地形,最后让比萨塔倾斜过来,虽然如今变成了世界遗产,但他其实是源自于一场建筑事故而诞生的。

    不过大量的建筑物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许多建筑物在沉降的过程中,因为接受不了高低差距的逐渐扩大,纷纷塌陷,死伤无数的人民,并且自历史上也消失了踪迹,后来这项数据受人注意以来,人们在修建道路的时候,便慢慢开始注意地表下的世界了,建筑物也同样是如此,以前会做的只能是夯实土地,就是用木桩子来敲击地面,将松土变成硬土,以此来防止建筑物塌陷。

    但是这样的做法,放在古代或许还行,能够支撑起一栋五六层的房子,可是放到这个时代,要想建设一栋五十多米的房子,要是再用这样的夯实法,或许在北方还行,但在南方是万万不行了,许多地方,如果地表二十米以内的高度要有地下水的话,必须要把地下水抽出来,然后再将沙子填进去,只有这样才能搭建更为高的房子,而这项技术如今已然成熟了,在城市中也不乏见到七十米,八十米的建筑物,但是在轨道交通和公共高速公路上,这项技术并没有达到晚上的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