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0章 290.民族性(第1/3页)  平淡为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战胜的消息从瓦桥关外传来的时候,整个汴京城,整个大宋都不由得沸腾了起来,自从石敬瑭以来的百年国耻一朝血洗,这对于宋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无异于是一场新建国一般的壮举,整个大宋都为此而振奋不已,所有的报纸c文人也纷纷上表赞颂天子的仁德以及出征军队的威严,短短几天之内,韩琦的威望直逼汉代霍光一般,一时之间朝廷上对于韩琦这个名字也是三缄其口起来。

    没办法,自古以来功臣便是一种十分难以界定的身份,按理来说他于国有功,应该获得符合他功劳的地位,可是若是功劳太大,到了分无可封的地步了,那这功臣也就快成墓里人了,虽然宋朝不兴屠戮功臣,可是太祖爷的时候不也杯酒释兵权了么,韩琦会有怎么样一个结果,谁又能够想得到呢。

    而为官之道,便是趋利避害,既然此时的韩琦善恶不明,自然是要躲得远远的了,至于徐清,则压根就没有注意到韩琦的最新动态,甚至在他的心中,战胜的欣喜也没有多少,作为掌官全国财政的首席官员,看着战死五十万士兵军官的赔偿费,以及接近四百万人连续工作五个月的工资,再看看已经空荡荡的国库,徐清的心中简直是要滴血了。

    经过枢密院国司的统计,这一次辽宋之战,总共花费大概在一亿贯铜钱的地步,也就是相当于大宋一年的国税,如此大的一笔钱,整个国库的存底加上百姓的捐款合在一起,尚且还能支付,国家背负的债款也只有一千多万贯而已,并不打紧。

    可打紧的是根据韩琦的报告,他是不想停下来休息了,而是打算直捣黄龙,彻底收复燕云以及塞外边疆之土了,若是如此的话,战争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停下来,最少也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辽国必定会拼死抵抗,而这样一来,最少便还需要一亿贯钱才有可能支撑住战争,这可就要损及国本了,到时候便是战争胜利了,可没有钱用来建设,那又该怎么办?

    在建设国家与开疆拓土之间,徐清很难把握到底哪一个更重要一些,这也是他之所以会犹豫迟迟没有上奏陛下停下战争的原因,毕竟现在可是消灭辽国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是能够毕全功与一役,彻底让辽国成为历史的话,那么宋国尽管现在不可能再继续改革了,可以后凭借着这次大战所奠定下来的领土和实力,改革有可能会更加顺利也说不定。

    可这事在徐清的心里也是说不准的,将辽国打败之后便没有了敌人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历史已经告诉了宋朝,在辽国之后还有金国,而在金国之后,还有蒙古,这一个个游牧民族对于富饶的中原土地的渴望并不会随着辽国的消失而消失,若是辽国被打败了,势必女真人的势力会变得更加强大,那么他会不会成为宋朝新的敌人呢?

    那时候又该如何?是跟他继续打么?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现在的大宋虽然需要用尚武来扭正崇文的思想,可是扭正不是矫枉过正,宋朝确实应该宣扬武力,可也不能回到秦朝时那样单纯的宣扬武力,宋朝更需要的不是以武扬天下,而是用武来给国内创造一个和平的改革环境,让大宋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在徐清的眼中,这才是战争的目的,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如此纠结的原因,就是因为战争在他看来,打到这个时候就真的该停了。

    可韩琦不愿意停,整个大宋的百姓也不愿意停,文武大臣们更不愿意停,这个时候徐清喊停,那真正会被停下的也只有徐清而已,在这个时候,做挡车的螳螂显然没有任何的必要,再加上徐清的心中对于收回燕云也有着很大的渴望,所以纠结过后,徐清便放下了对于停战的想法,把自己的身心全心全意的放在了如何赚钱上面。

    就算这个国家要负债,能少赔点就少赔点,他可不希望负债达到要二十多年才能还的程度,不然根据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自己能不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