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5章 265.创新发明(第1/3页)  平淡为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人请看,这本书,可还满意。“毕昇拿着装好的线装书,双手递给了站在一旁的徐清,徐清郑重的将书给接了过来,轻轻翻开,奶黄色的纸张略带粗糙,不过纸张的触感却非常好,厚度适中,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了过去,眼见上面每一个字,从右到左,由上而下一字排开,墨色均匀,没有连带c遗漏之错误,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一旁的毕生说道:

    ”毕昇先生,这书做的非常好,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精致的线装书,可否告知本官,这书一天,你们印书局大概能生产多少本?“徐清看着手上的这本《论语注解》上面写明了全本论语的详细解释,还有历代大家对于《论语》的想法,总数大约在三十万字左右,三百四十页的规模,这么厚的一本书,放在徐清的手里,而在一旁的桌子上,这样的《论语注解》还有一百套,若是用往常的雕版印刷,大概需要三年多的时间,才能把整套《论语注解》文章给雕刻完,而现在,利用活字印刷术,整本书从排版到印刷,只用了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

    相比起原来,少了三十六分之一的时间,这无疑会让知识的传播效率变得更加快捷起来,他看着站在一旁毕恭毕敬的毕昇,语带尊敬的说道,对于这位叫做毕昇的四十岁中年人,徐清的心中十分的敬重,可以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中,印刷术的发明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有了印刷术,知识不再单单流通于上流阶层,给了普通百姓一个上升的渠道,在徐清看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与西欧千年来都是封建领主制度不同的原因,而这些,都是拜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中年人所赐,对于这样的一位科学家,徐清的心中自然是无比郑重的。

    而面对徐清,毕昇的态度也跟徐清差不多,看着眼前的这个小了自己十岁左右的官员,毕昇的心中也充满了敬重,还有一丝千里马遇到伯乐的欣喜感,在徐清的眼中,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科学家,而在毕昇自己的眼中,他只是一个小书局里的掌柜而已,与徐清的地位是天壤之别都不足以形容的,但徐清却从来没有看低过他,每每两人交谈之时,言必称先生,行必先礼让,简直就像一位年轻的普通人一般,这样的态度,在刚开始的受宠若惊之后,已经转化为了一种内在的自信和感恩,听到徐清开口提问,毕昇想了想,立刻回答道:

    “大人,以印书局现在的规模,如果全力印制《论语注解》的话,大概一天能够生产两百套左右吧,价格大概在一本一贯二十文左右,如果多印的话,应该还能便宜下来。“

    听到这个数字,徐清身边不少的人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在古代,尤其是农业社会中,书这种最代表知识的东西,价格可是十分昂贵的,在中西方的古代典籍中,不乏一些穷困子弟,为了求得一本好书徒步行千里的故事,甚至以书本同等重量的黄金来换取新书的故事也不乏其间,由此可见书本到底是有多么的重要,一天能印两百册,而价格却只有一贯二十文,不得不说,这个价格已经足够让他们吃惊不已的了。

    可徐清却依旧摇起了头,他看着毕昇说道:“这个数量太少了,一天最起码要印出五百册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整个天下所需要使用的数量,而且单单一本《论语注解》还远远不够,《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尔雅》《尚书》《春秋》这些也都需要一一刊印,除此之外,历代农书c天文书,也都需要刊印,毕昇,印书局必须得加快进程知道了么。

    你赶紧拟出一份名单来,告诉我印出这些书人大概需要多少的人,三司使所有的衙门都会全力配合你的,还有,书本的价格虽然已经降低了一般,可这还不够,我们的书不是为了提供士子的,而是为了提供给图书馆的,是给那些普通百姓的,这些钱全部都要国家来出,这么贵的价格,朝廷根本就支付不出来,所以必须得降价,最起码得维持在一本书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