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1.第一百八十一章(第2/3页)  天生不是做官的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官了,下官不过是年纪大了,胆子小了,没大人这么有魄力了,考虑的事也多一些。”

    林清摇摇头,说:“要不是钱老提醒,等书出来,说不定御史就又找到新话题弹劾本官了。”

    钱顾看着林清同意了,也就放下心来,又接着去修书了。

    由于计划的变更,本来林清打算修一两个月的书,结果硬是用了大半年,一直快到过年了才修完,不过也正好在新年的庆典上呈给了皇帝。

    周琰看到书倒是很高兴,朝廷能有精力修书,起码说明如今国泰民安,所以大手一挥,给了礼部修书的众人不少赏赐。

    对于林清提出想要用石碑刻书,以便可以流传后世,也欣然应许。

    林清得到周琰的应许后,就开始思考如何把书刻成石碑才能流传到后世。毕竟要是传不到后世,那他做的这些岂不是无用功。

    要想把书流传后世,首先就得让书能经受住时间的流逝,在众多的能记录文字的材料中,如纸c帛c毛皮和石碑,纸c帛和毛皮实在太容易损坏了,所以林清一开始就决定,等把书修完,就把它刻在石碑上,省得千年之后,连渣都不剩。

    可用石碑,也不是万无一失,书刻在石碑上,虽然只要不是人为抹掉,一般不会没,可不等于石碑不会没。

    林清就经常听到一些古玩行当说,前朝哪位哪位著名的文人,他刻的碑,被某个不识货的人,当成石头,盖房子或者铺路了。所以如何让这些石碑能安全的流传后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林清在礼部绞尽脑汁想了几天,终于想出了几条可行的办法:

    其一,就是刻石碑的石材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差。太好了,如汉白玉那样的,不用想,肯定容易被贼惦记,丢的机率更大,而太差了,一看就是垒墙的那种,遇到不识货的,更是容易被用来盖房子。

    其二,就是多刻几份,最好来上一百份,毕竟石碑多了,能流传到后世的机率也大一些。

    其三,想到第三点,林清直接向周琰递了牌子,打算进宫请周琰帮忙。

    慈宁宫

    周琰正陪着杨太后听戏,如今先帝已经去世一年了,国丧也过去了,宫里宫外也热闹了起来,周琰担心他母后在后宫寂寞,特地从京城挑了一个有名的戏班,来宫里唱戏给他母后听。

    听到杨云在耳边小声的说先生打算面圣,周琰点点头,对杨太后说:“母后,儿子稍微有点事,先出去一下。”

    杨太后正好看完一出,趁着空档,转头对周琰随口问道:“可是出什么事了?”

    周琰笑着说:“母后放心,不是出什么事了,是先生有点事要给朕说。”

    杨太后听到周琰说“先生”,就问道:“可是当初你的太傅,林大人?”

    周琰点点头,说:“正是。”

    “那让他进来吧,反正也不是外人。”杨太后接过旁边王皇后递过来的茶,喝了一口说道。

    周琰觉得也是,林清大过年的进宫,想必也没有什么大事,就直接让杨云去宫外传林清。

    林清跟着杨云进了宫,本来以为直接去太和殿的,谁知却去了后宫,不过好在他今天要说的不是什么政事,所以也不用避讳。

    林清进了慈宁宫,先给周琰和杨太后行礼,然后就立在一旁。

    杨太后看了林清,说:“先生也不是外人,赐坐吧!”

    林清赶忙谢恩,然后才在周琰的下首坐下。

    周琰对林清大过年的进宫也很奇怪,就问道:“不知先生这时候来,有何要事?”

    林清把他打算用石碑刻新修的《九章算术注》的事给周琰说了一遍,又说了自己担心石碑不能顺利流传后世。

    周琰听了,虽然不知道林清为什么会对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